第二十三章 商行(第2/2頁)

話說到這裏,鄭瑞心裏也有些惆悵,“我不來也不行啊,我壽寧侯府世代鎮守九邊,皇上說再不弄點銀子回去,第一個就讓我老爹和兄長喝西北風去!”

傅滿倉聞言剛剛有些動容,就聽鄭瑞話題一轉道:“江南富庶,是朝廷的糧倉和錢袋子不敢妄動。可是還有這麽多要用錢糧的地方,皇上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正好廣州慢慢興起,此地除了離京畿路途遙遠之外,簡直就是另外一個江南。更因靠了外海,可以大力發展海上商業。到那時,這海上舶來之物就可以像江南鹽業那樣成為國之重器,為朝廷帶來白花花的銀子!“

一席話說得慷慨激昂口沫橫飛,傅滿倉上過他一回當,聞言只是吹了一下茶盞上漂浮的沫子漠然不語。果然,鄭瑞見無人肯搭腔,訕訕一笑挨了桌邊坐下,從袖囊裏拿出一個小小的匣子,小心打開後只見大紅漳絨緞上是一只方方正正的印章。

這印章選用了頂級壽山芙蓉石,溫潤細膩雕工精致,上面只書了四字隸書——戒之在得。看了傅滿倉一臉懵懂的表情,鄭瑞得意一笑後壓低聲音,“這是當今皇上的隨身私印,憑了這印可以在任一家日昇昌銀號立馬兌取十萬兩白銀,這可是皇上的私庫銀子。”

電光火石之間,傅滿倉一下子就懂得了對方的言外之意,饒是他這般穩健的人也免不了口吃,訥訥擡起手指尖駭道:“皇上這是要——摻股?”

鄭瑞拍了一下手掌又翹了一下大拇指,嘿嘿一笑贊賞道:“聰明!皇上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碰見喜歡的字畫古董也想淘換兩件,宮裏那麽多的妃子皇子,逢年過節的打賞不都要從他的私庫裏走賬嗎?所以,咱們這海上收益的稅該交國庫的就規規矩矩的交,其余的該分的還是要分!“

傅滿倉忍不住在心裏暗暗罵了一聲直娘賊,原來天下最最無恥的就是這群當官的,當了娼妓還要樹牌坊,連當皇上的也一樣。一邊說要大力整飭,一邊帶頭走私。真真是國庫、私庫都要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合著自己公賬做完還要給他們理私賬。

鄭瑞何等聰明,一眼就明白了他肚皮裏的官司,卻依舊面色坦然毫無愧怍地低聲道:“話說白了,這海上生意就像一塊大餅,我們不吃自然有別家來搶著吃。與其讓那些勛貴世家賺去肥了自家的私囊,壯大了自家的行伍,還不如讓我們和皇上來賺。”

話匣子一打開,鄭瑞一副真心實意推心置腹的模樣繼續說道:“莫把當今皇上想得那般不堪,我走時皇上說了,這上繳國庫的銀子二八開,十分之二劃撥京中,十分之八留在廣州本地。皇上要以海養軍,不但要在廣州修建最大的海港,還要建造最新的海船,訓練最強的水軍。”

聽到這裏,傅滿倉目光閃動終於有所動容。

他父祖都是地道的鄉民,最大的願望就是一年到頭有個好收成,一家人可以不用餓肚子。他長大後靠了自己的腦袋和雙手把日子過得紅火起來,最大的心願就是讓老婆女兒不用為今後的生計犯愁,喜歡什麽就可以去做什麽!

現在,聽了鄭瑞的這番話後,他第一次覺得那遙遠殿堂上的人似乎有那麽一絲觸手可及的人情味,那人也和平常百姓一樣吃喝拉撒睡,一樣為錢財不夠用發愁。尋思到這裏,他先前的心氣平復許多,要是真的將此事做好,自己就有可能為這個國家,甚至為這些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徽正四年,廣州城各家的行商從自身利益出發,共同聯合組織起來成立一個行會團體,即所謂的公行。

據史記載,公行成立起即約定,自本年為始,洋船開載來時,仍聽夷人各投熟悉之行居住,惟帶來各物令其各行商公同照時價銷售,所置回國貨物亦令各行商公同照時定價代買,並公行眾商歃血盟誓訂下行規十三條,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廣州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