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頁)

這晚正好是輪到今夏與楊嶽夜巡,她慢吞吞地跟在楊嶽後頭,沿著街道走,不知不覺間已行到了金水橋附近。

華燈初上,金水橋正是熱鬧的時候,兩岸酒樓燈籠高挑。

“聽說你娘不來這裏擺豆幹攤子了?”楊嶽隨口問道。

今夏點頭:“嗯,她換地方了,同福街上有個說書的茶樓,呆裏頭比這裏賣得好,且風吹不著雨打不著,我和爹爹也放心。”

人潮熙熙攘攘,今夏勉強打起精神,留意周遭,正巧一個手持賽黃金熟銅鈴杵,頭戴飄飄巾,正沿街給人蔔卦的算命先生打她眼前晃過。

她怔了怔,不由想起第一次遇見陸繹的那夜,那時節……她吸吸鼻子,短短不過數月而已,已是物是人非。

“我說小爺,”楊嶽拉了她一把,以防她撞上路邊攤子,“我不指著你抓賊,好歹你把路走穩當。你這樣子,別人不偷到你身上就算好得了。”

今夏被他拽得踉蹌了下,再擡眼時忽然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陸繹正立在對岸橋頭,雙目定定地看著她……

兩人之間隔著河,隔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隔著無法逾越的上代冤仇。

今夏看著他,心中酸楚難當,卻知曉他心中定然也是不好過,便勉力朝他笑了笑,示意自己很好,讓他放心。

陸繹也按捺住心中苦澀,朝她微微一笑。

兩人雖不在一處,心思卻是一樣的。

宮墻之內,藍道行除了照顧白鹿,還常被聖上召喚談論道學,頗受賞識,進入西苑為聖上扶乩問仙,被尊為藍神仙。

陸繹深知,要扳倒嚴嵩,在朝中籠絡再多的人也無用,只有讓聖上對嚴嵩慢慢失去信任,才能真正將嚴家連根拔除。聖上不信太監、不信大臣,只信任道士。藍道行在宮中博得聖上賞識,正是最好的人選,而此事無法一蹴而就,只能以水磨功夫慢慢來。

他命人暗暗盯住嚴嵩,得知嚴嵩有進宮的打算之後,派人悄悄告知藍道行。

藍道行遂在扶乩時,假托神仙之言,對聖上道:“今日有奸臣奏事。”

聖上對神仙之言深信不疑,等了半日,見到嚴嵩前來覲見,不由在心底對他存了奸臣之嫌。

陸繹心思,藍道行非常清楚,但他也知曉,這法子雖好,但需等水滴石穿,只怕嚴家容不得這功夫就要反撲。

就在這時,原本好好在兩浙抗倭的俞大猷被剝奪世襲蒙蔭,被打入詔獄,罪名是縱敵逃竄,以鄰為壑。

陸繹深知俞大猷為人,絕對不會做出縱敵逃竄之事,俞大猷還在押解進京的途中,他便通過錦衣衛的暗探了解整件事情。

而俞大猷之所以會入獄的真正緣故讓陸繹看得怒從心來——

有一夥倭寇在兩浙沿海遊蕩,胡宗憲兵力有限,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以至於他們跑去福建搶了一把。福建巡撫大怒,都察院監察禦史李瑚狀告胡宗憲縱敵逃竄,以鄰為壑。胡宗憲知曉李瑚是福建人,他疑心自己人中有內奸,查了一圈,恰好查出俞大猷也是福建人。於是胡宗憲二話沒說,把這個黑鍋推到俞大猷身上,上奏聖上。聖上大怒,當即下令,削去俞大猷官職,抓入詔獄。

這位哥哥平常不善交際,背了黑鍋,也無人替他說句話。陸繹惱火之後,不由長嘆口氣,對於俞大猷這等毫無靠山的人來說,詔獄何等兇險,進去之後想要全身而退只怕不易,得想個法子把人撈出來才行。

此時俞大猷已被押送進京,陸繹往詔獄趕去時,在途中被岑福岑壽兩人攔下。

“大公子,老爺請您回去!”岑福有禮拱手道。

“我現下有急事要辦,回頭就去見爹爹。”陸繹道,“你們讓開!”

岑壽不肯讓開,且手牢牢拽住陸繹馬匹的韁繩:“大公子,老爺說了,一定要我們把你請回去!您就莫為難我們了。”

陸繹冷眼看著他們,驟然出手,食指中指如鉤,直探岑壽雙目,這下去勢甚快,岑壽仰身躲閃,顧不上手上。陸繹中途變招,輕松奪回韁繩。

“大公子!”岑福急道,“老爺連日身上不好,您是知曉的。我們難交差是小事,可老爺的身子經不起著急。您便是有急事,見過老爺之後,再辦就是。皆是,我二人絕不敢再攔您。”

想起爹爹的身子,陸繹凝眉片刻,長嘆了口氣,調轉馬頭,朝家中飛馳而去,在園中尋到了陸炳。

“爹爹,您找我?”

陸炳望了他一眼,淡淡問道:“俞大猷到京城了?”

“……是。”

“你記著我的話,俞大猷的案子不能碰。”

陸繹不解:“這是何故?”

陸炳喝下一小口參茶,才擡首望向他:“我知曉你和俞大猷關系匪淺,你一定想救他出獄。那麽,你有沒有想過,他為何會突然、莫名其妙地被撤職,抓入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