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3頁)

天色微明,他將圖紙揣入懷中,緩步向大帳行去。

距離大帳還有數十步遠時,便見大帳帳簾被掀開,俞大猷自內出來。因擔憂戰事,休整這數日來,俞大猷心裏是沒著沒落的,往往整日整夜待在大帳中研究作戰方案。此刻他滿面疲倦,雙手猛搓了一番面皮,擡眼時正看見陸繹。

陸繹遠遠一拱手。

俞大猷行過來,眉頭深皺,欲言又止。

“將軍?”陸繹試探問道。

俞大猷終於還是問道:“到今日為止,已經休整足足九日,我看時候差不多了。”

“將軍莫急,我正是想與將軍商量此事。”

陸繹打了個請的手勢,俞大猷復隨他回到大帳內,他掏出懷中圖紙,遞給俞大猷。

俞大猷盯著圖紙看了許久,眉頭越擰越緊,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該問什麽:“這圖紙你從何處得來?”

“是我的一位摯友,知我為岑港之戰煩難,他替我冒險潛入岑港,繪了這張圖給我。”

俞大猷也知曉潛入岑港是何等兇險之事:“替我向你朋友說一句,我俞大猷欠他一份人情……圖上所標注,你能確定準確無誤?”

陸繹道:“我相信他。”

俞大猷陷入一陣沉默,長久地看著那張圖紙,以他多年征戰的經驗,他清楚地看出,一旦明軍猛然發動強攻,還是會在火器之下死傷無數,攻下岑港仍然無望。

“……你也看過這圖,應該知曉這仗打不贏。”他看向陸繹。

陸繹點頭:“我來找將軍,就是想與將軍商議此事……我想過,要讓明軍順利攻山,除非能夠做到裏應外合。”

“裏應外合?”俞大猷一怔。

“可派數十人潛入岑港,挑起岑港內部大亂,再以煙火為號,與進攻的明軍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岑港!”陸繹沉聲道。

“數十人?”俞大猷搖頭,“想要潛入岑港,除非是輕功絕頂的高手才能避開倭賊耳目,翻山越嶺而入,軍中雖有武藝高強之人,但輕功絕佳者甚少,一靠近就會被倭賊發覺。”

“不必翻山越嶺,只要找善潛水者即可。”陸繹向他解釋道,“我查看過岑港的港口,停著數艘戰船,戰船上時常有倭賊出沒,這個港口與岑港內部必定有通道相連,我們可以由此入內。”

“經由水路上岸,然後再找通道?”俞大猷仍是搖頭,“數十人目標太大,很容易就會被發現,到時候倭賊將通道關閉,這數十人豈不是明晃晃的靶子,白白送死。”

“這層我也想過,大福船的噴筒射程可達數十丈,可以用它攻擊停在港內的倭船,船一著火,倭賊必定會棄船逃入岑港,到了那時,就可以趁亂混入岑港內。”陸繹早已將此事仔細考慮過。

俞大猷在心中反復推敲這個戰術,雖不能說無懈可擊,但確實目前唯一的法子。

“只是這數十人深入岑港,太過兇險,恐怕能夠全身而退不多。”他輕嘆口氣,如何選出個帶隊之人,也是問題。

陸繹此時起身,正色道:“言淵不才,學過拳腳功夫,水性尚可,請將軍準許我帶人潛入岑港。”

“你!”

俞大猷吃驚道,隨即便是連連搖頭。

“不行,絕對不行!……我豈能讓你去涉險。”

“將軍是覺得言淵功夫太差,沒這個資格?”陸繹挑眉。

“不是……”

陸繹打斷俞大猷,幹脆利落道:“將軍,既然你我都是習武之人,那不妨校場上見真章,我若勝過你,你就讓我帶人潛入岑港,如何?”

俞大猷師從李良欽學習劍術,武藝高超,連嵩山少林寺的武僧都敗在他的手下,當下見陸繹竟然要和自己比試,不由暗嘆這年輕人著實不知高低。

“你當真要和我比試?”他問道。

“真是。”

“也好!”俞大猷應承下來,“你若勝了我,便如你方才所言;但你若輸了,就須聽我安排,不得有異議。”

“一言為定!”

陸繹微笑。

連日休整,官兵也都閑來無事,聽聞校場將軍與那位錦衣衛比試功夫,頓時奔走相告,不消一頓飯功夫,把偌大個校場圍得水泄不通,連腿腳不利索的官兵都拄著拐趕來瞧熱鬧。

岑福好不容易擠到裏層,被擠出一身汗來,心情忐忑不安。自昨夜收到那張圖紙起,陸繹就沒怎麽和他說過話,他只知曉大公子在燈前坐了一夜,卻猜不透大公子心裏究竟在想什麽,眼下更不知曉大公子為何會突然和俞將軍比武。

大概是看陸繹年紀輕輕,又是京城公子,即便自幼習武,只怕功夫也有限。俞大猷連衣袍都未換,頗隨意地往兵器架旁一站,示意陸繹先行挑選兵器。

“我知曉將軍善長荊楚長劍,但真正精通的卻是棍法。”陸繹微微一笑,伸手取過一根長棍,“還請將軍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