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第3/7頁)

“大軍要立刻出發,越快越好,如今已到秋涼,等秋天一過,北方冰天雪地,就不僅僅是糧草充足就可以作戰的。樂安王有兩萬大軍,加上潁川王留下的黑山軍一萬,就算攻城不下也能自保,可如果跑了北燕王和其世子,這場仗就得不償失,必須要盡快援救!”

崔浩躬了躬身。

“此事不可拖延,滿朝文武應當立刻動作,一旦糧道拖得太長……”

崔浩的話還沒說完,又有信使疾奔來到殿前。

他的信也是急信,但並非戰報,所以用了軍鼓卻不可駕馬,來的比北燕的信使慢上不少。

眾大臣見到不是駕馬來的,心中稍微定了定,就連拓跋燾也總算是松了一口氣。西邊來的不是夏國就是北涼,若再有戰事,真是滿頭虱子了。

那信使一進殿,見到殿裏的架勢和氣氛也是嚇了一跳,立刻跪下來通報道。

“虎賁左司馬花木蘭的急報!使團大行驛在北涼宮中死於非命,經花將軍調查乃北涼宮中之人所為。受使團的威壓,涼王送世子沮渠菩提隨使團入京為質,中平公兼驍騎將軍孟玉龍送嫁,但由於大行驛暴斃,路上缺乏指引,所以欽汗城已經派人前往北涼迎接……”

那信使從懷中掏出一封長信,遞於身前,立刻有舍人將其信件送到殿上,交由拓跋燾和其他幾位大臣傳閱。

信是賀穆蘭所寫,秉承著她言簡意賅、有事說事的風格,沒有什麽華麗而讓人頭疼的辭藻,所以眾人看信看的也快。

總體來說不算是壞事,死了一個大行驛,換來北涼世子,以後還大有可為。如果拿這件事大作周章,可以謀取的利益更多。

可崔浩捏著信眉頭皺了半天,就連剛才聽到庫莫提被困的戰報,崔浩也沒有這樣的神色。眾人已經習慣了先看崔浩的神色再來分析事情,拓跋燾見到崔浩半天不說話,一顆心也漸漸沉了下去。

崔浩不說話,是在考量這件事背後的意義。

虎賁軍和花木蘭是如今遊離在軍中和朝中的第三股力量,他們代表著新崛起的微寒之士,會使君權無限的膨脹,這對如今的平衡並不是好事。

但北涼的局勢事關平定中原的大勢,在這種事情上,也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李順有問題崔浩早就知道,也知道拓跋燾安排了後手,就等著這趟出使讓他露出馬腳,果不其然,還沒到姑臧,李順就死於豹子的襲擊。

這趟出使超過了所有人預期的效果,但背後的驚險也一定比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可怕,花木蘭一個武夫能達到這種目的,除了說明她的腦子絕不笨以外,也說明她是個聽得進別人勸告和建議的謙遜之人。

這樣的人才對魏國十分重要,魏國能文能武的年輕人還是太少,哪怕日後可能對朝堂之爭不利,崔浩也無法眼睜睜看著他出事,因為崔浩目前最迫切的希望是中原一統,在那之後才是考慮如何固權的時候。

但崔浩不得不深思北涼這麽做的原因,因為他完全不明白北涼對使團或花木蘭下手有什麽好處。

北涼現在最不敢得罪的應該就是魏國,被使團逼迫著立了沮渠菩提為世子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種情況下,北涼敢對使團下手,倚仗的是什麽?

難道北涼在哪裏搬了救兵,不怕魏國的報復?

還是後面有什麽其他的意圖?

興平公主會嫁過來,連菩提世子都送來,說明北涼人並不想要起戰事才對啊……

可憐的“聰明人”崔浩想破了頭都想不到這並非什麽深思熟慮的計策,而只是沮渠牧犍事先的謀劃,原本是準備奪取使團中的話語權的,誰料被賀穆蘭一擼到底,連送嫁將軍都做不了了。

而後來因為大行驛死了引發的一大串災難,由於古代的信息不發達還沒有到達平城,崔浩又哪裏知道路上還會有一個老桑頭出現,竟用天災徹底打擊了虎賁軍和使團,差點全軍覆滅!

拓跋燾因為龍城戰事不順正在焦急,再見崔浩久久不開口,忍不住發聲詢問:“崔太常,是不是有哪裏不妥?眾位對此事有什麽意見?”

崔浩還在思索,古弼先開口說道:“大行驛被害,北涼人必有什麽陰謀,大行驛負責安排沿途路線,很可能北涼想設下什麽陷阱,讓使團無法順利回到平城。”

“但這一點根本無法解釋。”

尚書令劉潔搖了搖頭,臉色怪異:“沮渠蒙遜既然已經把世子和公主送入京中了,足以說明交好之心,又何必自相矛盾地得罪我國?大行驛安排沿路的路線不假,可為了世子和興平公主的安全,反倒是北涼必須要重視起沿路的安排,一點差錯都不能出,這不是反倒讓他們自己束手束腳?”

“萬一,沮渠蒙遜明面上屬意沮渠菩提,實際上完全不重視這個兒子呢?”崔浩陡然開口,面如沉水,“如果沮渠蒙遜情願犧牲這個兒子,讓魏國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來換取沮渠牧犍繼承世子之位的順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