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4/5頁)

他信道,自然對佛經之類不屑一顧。

“可否給老道看看?”一旁的寇謙之伸手。

屋子裏所有的人都露出“你能懂這個”的表情。

賀穆蘭卻知道這個老道有些神神叨叨,便也給了他一件皮甲。寇謙之看了一眼,怔然道:“這是佛門《心經》裏的一句,意思是到彼岸去。”

在唐朝玄奘還沒有西去取經的年代,《心經》幾乎有各種譯本,而真正信佛之人,背的都是梵文。殺鬼並不會寫字,想來行動也被人控制了,無法傳話,只能用這種法子迂回的傳達一些消息。

只是為什麽是把皮甲賣掉,而不是給花木蘭呢?

若真賣到其他地方去了,就一點線索也沒有了。

寇謙之居然還會梵文,一個道門的領袖精通佛經,又專走上層路線,後來佛門被打壓的那麽慘,一點也不冤枉。

這等人才,做道士都可惜了。若是入朝為官,想來也是個老謀深算之輩。

寇謙之把崔浩手邊的皮甲也拿了過來,嘆氣道:“這殺鬼真是虔誠之人,這是大涅槃經裏的第一句,意思是‘譬如國王,生育諸子’。”

殺鬼必定也不懂梵文,但大概是念的多了,又知道釋義大概是什麽,所以便把記得的樣子依葫蘆畫瓢寫了出來。但梵文如何難懂,這世上所有的文字創造出來都是為了宣揚文明,教導諸人的,只有梵文是天竺的高種姓為了顯現自己的優越性而故意弄的復雜,不讓人懂的,所以除了僧侶和第一等種姓之人,竟是沒有幾個人認得。

寇謙之會感慨,也是如此原因。殺鬼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得到僧侶和天竺高僧的傳授的,那他能寫出梵文,也唯有“心誠”而已。

最後一句,也是梵文,意思是“雖復饑渴行求水草”,看似毫無頭緒的一句,卻讓寇謙之愣了半天。

“這是《涅槃經》中的一個故事,說是母牛愛惜孩子,盡管饑渴交加外出尋找水草,但無論有沒有找到,都會回到孩子身邊。而小牛長大以後,也會如此對待它的母親……”

賀穆蘭和帳內眾人聽完這個典故,也都默然不語。

“這……這雖然也有一些消息,可還是聽不懂說的是什麽啊。”拓跋燾最煩各種佛經道經,面有愁容,“這三句根本聯系不到一起嘛!”

“陛下,一個不懂文字的奴隸,在生死關頭傳出的訊息,一定不會是沒有用的。可能他在您出現在校場的時候就察覺到自己要有不好,上午才做了這般安排。我雖不知他是如何將這些字在許多日後才顯現出來,但應該是一種奇特的鞣制皮革的技巧,我們應當從這三句上去找線索。”

寇謙之歉然道。

“可惜小道不會通靈之術,否則也就簡單的多了。”

“其實也好理解。‘到彼岸去’,我們大魏臨著的岸只有兩個,一個是夏國,黃河岸邊,一個是宋國,淝水岸邊。殺鬼說的,大概是這兩個岸?”

崔浩猶豫著開口。

“若只是岸,那我大魏境內,也不知道有多少河岸。”拓跋燾傷腦筋地擺擺手。“倒是那句‘譬如國王,生育諸子’更有用。他是受了哪位王親宗室的指使?可黑山大營裏的宗室,除了拓跋延就只剩庫莫提了,總不是他們吧?”

誰也不敢開口,誰也不敢說他們有所嫌疑。

這兩人都是有身份有威望的王族,哪個敢說是他們?

“他們並非國王所生,哪裏是國王生育的諸子?殺鬼說的,倒是有可能是哪位敵國的國王。”

古弼直接否定了拓跋燾的說法。這樣的直截了當,倒讓提出猜測的拓跋燾松了口氣。畢竟無論是哪一個不對,都對黑山大營是巨大的打擊。

只有賀穆蘭認為最後一句才是重點。殺鬼費盡心思把皮甲交到吐羅大蠻手上,一定是因為只有吐羅大蠻可以把這些話帶給她。

小牛也要反過來養育母親嗎?

殺鬼其實是在托孤?還是暗指他的母親也許知道真相?

賀穆蘭心中這樣猜想,對前往懷荒的部下之行也就更加關心起來。殺鬼的家人如今什麽近況誰也不知道,說不定結果就在他家人的身上。

殺鬼的遺物送到皇帝的王帳中,賀穆蘭也就放心了一半。在花木蘭的記憶裏,這位拓跋燾從未讓刺客得過手,那麽說明他之後也不會再遭遇多少次刺殺,即使有,那也是有驚無險。

他們在帳中商議此事,突然間京中有戰報來傳,到了帳下。

賀穆蘭不知這通報她能不能聽,便要告退,拓跋燾沒讓她走,反倒讓她站到古弼身後去,叫了驛官進帳。

那驛官進帳時看到崔浩也在,臉色便有些不自然,跪下稟報道:

“陛下,夏國娶了四公主的平羌將軍狄子玉,奉命去迎接從柔然歸來的赫連定,結果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平羌將軍狄子玉和赫連定不但沒按計劃去統萬,反倒向西逃向天水,帶走了夏國歸順的大批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