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 故人歸(第5/31頁)

果然,在那不久之後,謝景行的信傳回大涼。

信中是有明齊的局勢。

文惠帝病重駕崩,由九皇子傅修宜登基為皇。傅修宜甫登基就同秦國皇帝交好,得了秦國皇帝支持,兩國一同對如今式微的大涼發動攻勢。明齊的其余幾個皇子,包括周王靜王,都已經被禁押在大牢,傅修宜的手段,在對付自家人身上,從來都是遊刃有余。

沈家和羅家聯合其他曾被文惠帝打壓的老牌世家,公開造反,在明齊以內被冠上“亂黨”之名,不過百姓們似乎並不買賬。沈家的清名存在多年,並不是那麽容易被抹黑的。

謝景行的人手在和沈家的人暗中接洽,過不了多久,沈家便會以投誠名義,與謝景行結成同盟,正式倒戈大涼。

而信中的最後,被謝景行漫不經心的添上了幾句,仿佛是可有可無的傳說,隨意添上的。

說是定京城如今正流傳著一件皇家風流韻事。宮中來了位美人,是一位皇商的遠房侄女,美貌如天仙,聰慧又解語,新帝愛若珠寶,捧在掌心,賜名楣夫人,短短時間裏,勢頭遠遠壓過後宮其他嬪妃。

沈妙合上信,就笑了。

羅潭問:“小表妹,不就是一封信麽,顛來倒去看半晌,都笑了三回了。”忽而又看向另一頭:“哎。那貓怎麽爬上去了?還爬的那般高?”

不遠處的花園樹上,一只黑貓正順著樹幹往上爬,越高處的樹枝越細,仿佛承擔不了這貓的重量一般,搖搖晃晃,危險極了。

“爬得快,爬的高,跌的才越快,痛得狠。”沈妙一笑:“慢慢看吧。”

……

又過了半年。

戰爭一旦開始,便不是那麽容易喊停的。這一場涉及三國之間的大戰更是如此。今日這頭狼煙四起,明日那頭兵戎相見。有輸有贏,退退進進。秦國和明齊幾乎是在破釜沉舟的打這一場戰役,因此投入的也格外的多。

相比之下,大涼帶的兵馬,甚至能算得上是少的了。

不過盡管如此,明齊和秦國聯手,也沒能在大涼這頭討得什麽好處。仿佛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大涼這頭消磨的不緊不慢,秦國和明齊的步調卻開始被漸漸打亂了。

尤其是近來。

之前的戰役,大大小小的,秦齊總是勝了些,尤其是最開始的時候。幾乎場場都能嘗到甜頭,雖然收獲算不得豐盛,可卻能極大的鼓舞士氣。秦齊兩國的將士都神氣的很。

越到後來,秦齊兩國反倒是顯得優勢不明顯了些。雖然也有勝場,卻漸漸已經傾顯頹敗之勢。

一直到了幽州十三京。

幽州十三京位於明齊、秦國和大涼的三國交界之處。一直以來都是秦國的地盤,至於為什麽是秦國的地界,就要追朔到很早之前,甚至於創國之初了。這麽多年,幽州十三京都一直安穩著屹立在邊界之處,並非因為大涼和明齊沒動過心思,而是幽州十三京地勢復雜,易守難攻,若是想要攻下來,只怕要大費周章,一個不好,還會連累到自身。

這麽一塊難啃的骨頭,便是要啃,除了野心,還要有極大的勇氣。

謝景行率領的大涼將士,正要對幽州十三京發動進攻。這一戰至關重要,甚至於可以說決定整個戰局的關鍵。若是謝景行順利拿下幽州十三京,接下來便能再更短的時間裏結束這場戰役,對於明齊和秦國來說都能摧枯拉朽一般,順利的出奇。

反之,如果謝景行沒能啃下這塊骨頭,那麽只會令大涼軍隊元氣大傷,別說是對付明齊和秦國,便是要抗下這兩國的夾擊也很困難。

於是這一戰,不管是大涼,亦或是明齊和秦國,都是下了十二萬分的賭注,幾乎是拿著身家性命在賭。

顯德皇後一邊與沈妙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一邊還與她說笑:“到底領兵的也是你夫君,怎麽到現在,竟是一點兒也不緊張的模樣?”

沈妙微微一笑:“臣婦自然相信殿下的。”謝景行這人,實在是很狡猾。葉楣那一封錯誤的兵防圖能順利到達傅修宜手中,並且為傅修宜所相信,這固然是她的本事。可謝景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小。

在戰爭最初的時候,謝景行可是一直不輕不重的輸輸贏贏,讓傅修宜得了好幾次甜頭。事實上,便是那幾次勝利,與明齊和秦國來說,並沒有占得什麽實質上的便宜,卻給人一種錯覺,好像秦齊十分厲害似的。

這樣長此以往,傅修宜反而會越來越信任葉楣送上來的東西。即便後來大涼又勝了幾回,在傅修宜眼中也不過是偶然。他卻忽略了,謝景行輸的戰役,都是無關緊要的城池,而贏下來守住的城池雖然少,卻都極為重要,甚至仔細去看,仿佛點連成線,隱隱的還有合縱連橫之勢。

不過傅修宜和秦國皇帝大約是不會注意到這一點的,因為最近的幾場戰役,他們都有小勝,大涼軍隊似乎士氣在漸漸低落,他們進攻的越發猛烈,似乎是想要一鼓作氣拿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