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初夏(第2/2頁)

連守信、連蔓兒和連枝兒三個就都忍笑。

說到念書習字,這還真是講究天份。連守信和張氏兩個,年紀差不多,看張氏心靈手巧的,偏念書上面,特別的艱難,反而是連守信,就比張氏強了許多。

“老連家,有這念書的根兒。”張氏小聲道。

這個年代,讀書人身份貴重。當初張家和連家結親,除了張青山和連老爺子是舊識,信得過連老爺子的人品和家風之外,不得不說還有一點,就是因為連老爺子不僅自己能自學出一筆好字,而且那個時候連守仁也考上了秀才。張家覺得連家是能出讀書人的人家。

信放下了,一家人說了一會,就沒人提起了,連守信更是因為剛才張氏說食譜,興致勃勃地提起那天留沈六吃飯的事。

“說到那個照著啥食譜做的菜,”連守信道,“味道是挺好,做出來樣子也好看。就是,太秀氣了,不如咱大塊魚、大塊肉吃著痛快、香。就那天給六爺做的那一桌子菜,這要平常用那個招待人,人一出門口,不定咋講究咱。可六爺就挺愛吃。”

“這個道理,我明白。”張氏就笑道,“那不還是咱蔓兒說的嗎,啥人啥待法。咱莊戶人家講究大魚大肉,六爺那吃的,就跟咱莊戶人家不一樣。”

“娘,你那天做的荷葉蒸雞,可真好吃。蒸魚也做的入味。”連蔓兒就誇張氏。

張氏就有些得意。

“那是,說到念書認字啥的,我不行。要說這做飯做菜,別說這還有食譜,就是看著人家做一遍,我都能學個差不離。……你們都愛吃那雞和魚?那等五郎從府城回來,咱再殺一只雞,魚咱那也有現成的,到時候我再做一回,專門給你們吃。”

“好啊,娘,那咱可就說定了。”連蔓兒就笑道。

“五郎今個到府城,怕是得天黑以後了。這麽老遠,不知道住的慣不慣,還得考試啥的……”張氏的思緒,就又飄到遠在府城的五郎身上去了。

“娘,你就放心吧。我哥能照顧好自己,再說,還有我幼恒哥,還有他那幾個同學那。”連蔓兒就安慰張氏。

“嗯,你哥這孩子懂事早,不讓人操心。”張氏就嘆道。

……

天氣越來越暖,眼瞅著就到了四月底,又要過五月節了。荷塘裏的荷葉已經長的密密挨挨地,讓人不由得想起蓮葉何田田那首詩。

五郎不在家,魯先生就常帶了小七過去。荷塘那邊有長工住的棚子,連守信幹脆又找人在荷塘旁邊修起了一座涼亭,讓魯先生能坐在涼亭內喝茶,看荷塘景致,或是帶著小七在那教授功課。

魚塘裏的魚長勢也相當的不錯,已經有鎮上酒樓還有臨近村鎮的富戶來打聽,什麽時候有鮮魚賣,價錢多少等。

地裏的莊稼也都出了苗,連蔓兒親自下地去看過,尤其是那塊麥田。因為地肥,今年春天的雨水又足,麥苗出的很齊整,長工們已經拔過一次草,其他玉米、高粱、糜子、花生等也長的不錯。

進了五月,連蔓兒一家就開始忙著準備過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的東西。張氏念叨五郎的次數也跟著增多了。

府試在四月下旬舉行,連考三場,估計著五郎的行程,這兩天也該回來了。

下晌,張氏娘兒幾個,趙氏、連葉兒,還有請來幫工的兩個媳婦正在鋪子裏包粽子。今年,連記還和去年一樣,要賣上幾天的粽子。

“都初二了,咋還沒回來。說好了,能趕回來過節啊。”張氏又念叨道。

“娘,這不才初二嗎,還有三天,我哥肯定能回來。”連蔓兒就笑道。

正說著話,就聽見外面有馬車聲,張氏就下意識地站起身,往外面看去。

“哎呀,蔓兒,你看,是不是你哥回來了。”張氏就道。

同時,外面傳來了小七歡快的叫聲。

“爹、娘、姐,我哥回來了。我哥又考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