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2/2頁)

“這大老遠的,來回折騰,”張氏就道,“繼祖不是長房長孫嗎,就他們兩口子來,都代表了。”

“他爺這個信,沒有以前勤了。太倉那邊的事,也不大說。老多的事,老趙家知道,我們都不知道。”張氏就問吳王氏,“最近,太倉那邊又傳過來啥消息沒?”

“也沒啥大消息,就是你們那兩股,在太倉這日子過的,挺興頭的。”吳王氏就壓低了聲音對張氏道,“說是知縣都沒有你們縣丞大老爺興頭。你們二當家的頭上沒有官帽子,在太倉卻是除了縣丞、知縣,就是他,什麽都管,……什麽錢都敢收、敢花……”

張氏半晌無語。

“老爺子還說跟過去,要好好看著他們。這。咋就成這樣了,這到時候不得是禍啊?”張氏皺眉道。

“聽說二姨夫好像打年前,身子就不大好。說是很少出門露面。”吳王氏就道,“想管,怕也管不住。”

兩個人都嘆了一會氣,默契地沒有提連老爺子和平嫂的那樁事。

“對了,有個喜信兒。”也許是覺得氣氛有些沉默,吳王氏立刻轉了話題,“聽從太倉的老客說,那個王七好像懷上身子了。”

“這可是好事。”張氏果然跟著高興起來,“三郎他們兩口子,過的不挺好的嗎?”

“聽說是挺和睦的。三郎算是掉福窩裏了,聽說在店裏,也不讓他幹啥活,那個王七可稀罕他了。”吳王氏說著,就笑了起來。

“三郎那孩子,沒說兒,和人。”張氏就道,“他爹和他娘的那些壞毛病,他一點也沒沾上,挺好的孩子。”

沒說兒,和人,是三十裏營子的莊戶人家常說的鄉村土語,大概的意思就是性子隨和,不挑剔。

“好人有福報,就是這個話吧。”吳王氏就點頭道。

等將客人都送走了,只剩下自家人,就都聚到後院上房東屋裏。

五郎的幾個包袱已經送了過來,張氏正一個個將包袱打開來收拾。

沒人在身邊照顧,不過五郎的包袱裏衣裳等物都疊放的整整齊齊。除了帶去的厚衣裳,要收起來,還有就是宋家和王家給的回禮。

宋家和王家都送了筆錠如意的銀錁子,還有筆墨,宋家還額外送了兩個上好的尺頭。連蔓兒一一看了,就都記在人情來往的賬目上,然後就將東西都收了起來。

五郎又拿出一個包袱,將他給家人帶回來的禮物一一拿了出來。

裏面是一匣子縣城桂芳齋的點心,一盒鵝蛋粉並一只珠釵,兩方帕子,兩只新巧的珠花,一包新茶,兩個一套“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泥人。

五郎很貼心,大家就都笑著將自己的禮物收了。

五郎又拿出一個小包,遞給連蔓兒。

連蔓兒將包打開,見裏面一個荷包裝著兩個銀錁子,是連蔓兒給五郎做急用的,原封不動。另外是幾串銅錢和碎銀子,是這次五郎花剩下的銀錢。

“哥,咋剩下這老些錢啊?”連蔓兒就問,看剩下的銀錢數目,五郎太節省了。

五郎就將他在縣裏的花銷,大致說了一遍。

“……拜會知縣,還有大家夥去喝茶、多花了些,要不然,三兩銀子就足夠用了。”五郎說道。那個意思是說,這還比原計劃多花了錢。

“那這些不用錢?”連蔓兒指著五郎給她們買回來的禮物,就張氏的那盒和鵝蛋粉和珠釵,就不便宜。

“我不還支了工錢嗎,一直沒花。”五郎就笑道。

夜色降臨,張氏就點上了燈,一家人在燈下說話。原本不好在眾人面前問的話,現在可以問了。

“到宋家,見著連花兒沒?”張氏就問。

“見著了。”五郎說著話,就微微皺了皺眉,“挺親熱的,讓人不大習慣。”

連蔓兒點了點頭,不用五郎細說,她也能猜到是怎樣的情形。五郎不習慣也很正常,原本連正眼都不看你的人,突然就五弟、五弟地叫,好像關系多親密似的。而其實雙方都知道不是那麽回事,換誰都會覺得別扭。

“哥,你看她在宋家的日子,過的咋樣?”連蔓兒忍不住八卦地問了一句。

“也就那樣吧。”五郎想了想,就道。

雖然這句話含義豐富,但是就不能多說兩句嗎,還真是一點八卦精神也沒有,連蔓兒腹誹道。

“大姑到我住的地方找我了。”五郎突然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