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節禮(第2/2頁)

但是連蔓兒家的鋪子,也並不需要靠著他王舉人。因此這個禮不需要太重,但也不能輕了。

“……五種粽子,每樣五個,另外再送兩籃子鮮菜、兩小壇葡萄酒吧。”連蔓兒想了想,就道,比照吳家和王幼恒,很家常的往來,但是比送給吳家的少了兩個香囊,比送王幼恒家的少了兩雙鞋子。

香囊和鞋子不能隨便送,連蔓兒家和王舉人家,還沒那麽親近的關系。

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就這樣定了下來。

……

張家的節禮捎過去,第二個集上,張青山就讓人給連蔓兒家捎了一籃子的杏子回來。至於王舉人家,依舊是連守信去送的禮,王舉人留連守信吃了飯,還派人送了回禮。

一匹大紅的焦布,一對官窯的富貴牡丹的膽瓶。

這兩樣,即便放在官紳大家,也是很擺得上台面的物件,而在普通的莊戶人家,更是極精致、稀罕的東西。

來送回禮的管事,還說起連守信送過去的鮮菜,說是王舉人和太太都很愛吃。

“咱們這疙瘩沒這個,難為你們神通廣大的。”

連守信並不笨,立刻就接上了話,說是家裏的菜園子裏還有,王舉人家愛吃,只要說一聲,這馬上摘最新鮮的送過去。

那管事就高高興興地走了。

張氏愛那對膽瓶的樣子漂亮,興沖沖地擺在了新鋪子的裏屋,擺了一天,她就舍不得了,要收起來。

“等秋下咱新屋子蓋好了,就擺新屋子裏。”張氏道。

連蔓兒笑著攔住了張氏。

“娘,這都擺出來了,就擱在這擺著吧。”連蔓兒道,“娘,你現在看著這個稀罕,等以後,咱這樣的東西肯定不少,比這更好的東西還多的是那。”

到時候不需要人送,她們自己也買的起。

五郎也點頭,覺得膽瓶就擺在那好看。

“娘,你看我哥都點頭了。只要我哥考中了科舉,以後怕沒人給你送好東西?”連蔓兒就笑道。

“那敢情。”連蔓兒這麽說,張氏就更高興。

“哥,你可要加把勁,咱娘就指望你了。”連蔓兒回頭就朝五郎笑,“今天魯先生給你出的題目,文章做出來了沒有?”

“差不多了,我這就去謄寫出來,請先生評講去。”五郎說著話,匆匆地走了。

“你哥自己知道用功,不用人催,這點讓人省心。咱也別過分催逼他。”張氏說道,他心疼兒子。

“娘,我就給他提個醒,這個叫督促、督促不是催逼。”連蔓兒笑道,“哎呀,昨天小七還挨了先生的手板了。”

一時間張氏的臉色有些復雜。

“我去摘菜去,今晚上給魯先生加個菜。”張氏這麽說著,也出門去了。

連蔓兒就在屋裏抿嘴笑。和任何一個平凡的母親一樣,張氏心裏疼孩子。但是她知道,不能溺愛,所以對於魯先生怎麽嚴格教導五郎和小七,她都會忍著什麽也不說。但是,一個母親的私心,她總想更加厚待魯先生一些,讓魯先生揮板子的時候,能對五郎和小七心軟一些。

但是,張氏不知道,她這樣做,卻得到了恰恰相反的結果。

因為張氏什麽也不說,她看兒子挨板子時的焦急神情,以及之後加厚的飯菜,讓魯先生很感動,並決定加倍報答,因此對待五郎和小七更為上心,當然也更為嚴厲了。手板不打則已,若是打了,就非常的實在,絕不會是高高擡起、輕輕落下。

……

端午節前三天,連記就開始賣粽子了。

連記的粽子是每個二兩,重量只多不少。黃米棕每個三文錢,江米棕每個四文錢,江米紅棗粽子九文錢兩個,鮮肉粽、蛋黃粽每個是五文錢。

來鋪子裏吃早點的,很多就買了粽子當做早點吃,也有的還會多買兩個帶回去當點心吃。黃米棕和江米棕同樣受歡迎,但是鮮肉粽和蛋黃粽卻是最先賣完的。

因為過節,鋪子裏的生意比往常還要忙碌,不過鋪子裏的夥計們都很高興,過節了,連記給他們發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