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飯館

連蔓兒沒有開飯館的經驗,一切只能摸索著來。不過她知道,有些重要的事情,是要提前確定好的。

“咱這小飯館都賣啥?”五郎問。

“咱就賣早點吧。”連蔓兒道。五郎問的,正是需要確定的重要事情之一。

小壇子說山上為幹活的人提供一頓晌午飯。而晚上下工之後,那些人就餐的選擇性就多了許多。山上要求上工的時間早,如果他們在山下,就近提供簡單、實用的早餐,那應該是有市場的。小壇子也說過,這些天每天早上到廟裏討水的人最多。

而且,他們剛開始開小飯館,最好是從簡單的做起。當然,這並不代表他們以後不能擴大經營。

“我也是這麽想。”連守信和張氏都點頭。他們都是踏實的人,心裏衡量了一下,覺得賣早點,賺頭肯定沒有人家酒樓、飯莊的大,但卻是他們目前能夠有把握勝任的。

“咱們的早點鋪子,做啥賣好那?”連蔓兒道。

將經營的範圍縮小到只賣早點,但是具體賣什麽,還是需要費一番思量的。

只有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才能賺到錢。他們要面對的消費者,目前來說,就是去山上做工的人群。連蔓兒回想著剛才在土地廟外和在鎮上的所見所聞,來山上做工的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人。

其中一類是比較有錢的,這些人更喜歡在鎮上吃。他們吃的一般是肉餡包子、油條、油餅、或者是肉湯的面條,一餐飯,花費大概在十文錢左右。

另一類人就比較貧窮和節儉一些。他們盡可能地自帶幹糧,然後期望在好心的人家討一碗熱水喝。

兩類人比較,後一類人的數量更多一些。

“要是這麽說,那咱開早點鋪子,不就沒人來了?”連枝兒聽了連蔓兒的分析,忍不住問道。

“表面上看,好像是這樣。可這也不是絕對的呀。”連蔓兒道,“我聽說,在山上做工的工錢比別處多,發錢也痛快。”

畢竟是從皇上的國庫裏直接撥下來的錢,又是給沈皇後修工程,這監督工程的人裏面就有沈家的人,他們這裏又是沈家的地盤。所以在工錢上沒人敢克扣,相反,在這裏做工的條件很優容。皇家和沈家人要的都是排場,是造福鄉裏的口碑。

“先說這些舍不得錢的,山上給的工錢高,活也累。他們有了錢,也不能總虧待自己,飯吃不好,幹活也沒力氣不是。要是咱賣的東西實惠,來吃的人肯定不少。”連蔓兒道。她將早點鋪子的基礎消費人群鎖定在第二類人身上。

這些人舍不得吃大米、白面,但肯定心裏想吃。

“娘,咱就賣三和面的饅頭咋樣?”

所謂三和面的饅頭,就是用黍米面、雜豆面加上少許的白面和面,蒸的饅頭。這是張氏的發明(在連家是這樣的,別人家也許也有這麽吃的,連蔓兒表示她不知道),自從分家後,他們的條件一天天好起來,但還是不能頓頓大米、白面地吃。張氏就想到了這個法子,三和面的饅頭,因為加入了白面,在外觀和口感上都很引人的食欲,而且因為主要是黍米面和雜豆面,吃起來很管飽,適合重體力勞動者。

“還沒看見哪家館子賣這三和面的饅頭那……”張氏有些沒信心。

“別人家沒有賣,咱們家有。那大家夥不都到咱家來買了嗎?”連蔓兒笑,“爹,要是你在山上做工,你是買咱這個饅頭,還是去買鎮上白面的饅頭?”

“當然買三和面的這個。”連守信想也不想地道。

連守信、張氏、連枝兒、五郎和小七都很喜歡這種饅頭。而來做工的絕大多數人,家境應該和他們差不多,只要價錢合適,他們會花錢買的。

“我看這個行。”一家人商量了一會,就定下來賣三和面的饅頭。

“光有饅頭可不行,還得有湯。”連蔓兒道。

那些自帶幹糧的人,無法自帶熱水,所以才會去土地廟討水喝。因此他們的早點鋪子要賣熱湯。

“就用大骨頭熬蘿蔔,要不就是大骨頭熬酸菜。”連蔓兒將自己早就想好的主意說了出來。其實她在和小壇子說話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開個賣湯粥的鋪子,給那些自帶幹糧的人提供熱湯、熱粥。

開早點鋪子的想法,是後來慢慢成熟起來的。既然要賣湯粥,何不索性連主食一起賣那。

“我是這麽想的,這湯咱賣的便宜點,就是不買咱家的饅頭,光買湯,咱也賣給他。”連蔓兒道,這樣可以慢慢地將客人引過來,帶動店裏的生意。

“咱蔓兒這腦子真好使,就這麽辦。”連守信高興地道。

“那咱這饅頭和湯,都打算賣多少錢?”張氏提出一個新的問題。

連家自己做的三和面饅頭,比例是三比一,既三份的黍米面和雜豆面,兌上一份的白面。在鎮上的糧店裏,白面要八文錢一斤,黍米面和雜豆面相對比較便宜,也要四文錢一斤。三斤黍米面/雜豆面,加上一斤白面,成本是二十文錢,這合起來是四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