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15章(第6/9頁)

眼瞅著皇後與九皇子就差一步了,就是為了自己的前程,他也不會袖手旁觀。

如此,內閣、禦史台皆打好招呼,宋榮與秦崢都覺著暫且能安心片刻了,卻不想承恩公石破天驚神來一筆,他敲了登聞鼓!

承恩公非但敲登聞鼓,他告的人也身份非凡,乃當今皇後。

登聞鼓的特別之處在於,自來登聞鼓之案,上達天聽,朝廷沒有不接的理。

故此,哪怕宋家打點了禦史台與內閣,此事依舊是鬧得沸沸揚揚,無人不知。

不過,宋家也非等閑之輩。承恩公敲完之後,接著承恩侯宋榮也去敲了一回。論文采,宋榮狀元之身,論口齒,宋榮以前曾在監察院混過。關鍵是,宋榮比承恩公明智一千倍,承恩公去告皇後,宋榮並沒有去狀告太後。不然就太可笑了。

宋榮直接告承恩公捏造事實、巧言詭辯、謀害中宮、妄圖朝綱、目無君父!

承恩公給宋榮氣得吐血,指著宋榮怒吼:“宋子熙,老夫是皇上的親舅舅!”

宋榮一撣衣衫,道:“勞您提醒,本官是皇上的親丈人!”

有宋榮親自出馬跟承恩公掐架,內閣都松了一口氣。不想更荒唐的事在後頭,方太後偷偷出宮,避到仁德親王府上,口口聲聲說皇後要害她。

事已至此,哪怕鄭博也不能不開口說一句了。不過,鄭博很冷靜,他的上書是,希望中宮就太後離宮一事做出解釋。

內閣的上書也是類似,太後出宮並非小事,何況還嚷嚷著皇後要謀殺太後,茲事體大,中宮必須就此事做出解釋。

仁德親王則要求接皇上與皇子、公主們出宮,當然,這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

內閣首輔彭老相爺不避嫌疑地去了趟宋府,宋榮的臉色就不必提了,直接道:“說句難聽的,皇後若是真有不敬之心,太後根本出不得宮。”

彭老相爺也不信宋嘉言會做出這種昏頭的事,依宋嘉言的智慧,哪怕真要殺方太後,也得等九皇子登基之後啊。想到方太後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彭老相爺嘆道:“皇上以孝治天下,太後忽發妄語,令皇後名譽受損。”

宋榮道:“好在禁衛軍與禦林軍都加以整頓過,忠心不二,總不會再出現逆王之亂。”這事雖然對宋嘉言有影響,但並非沒有翻盤之機。尤其彭老相爺親來,看來,內閣還是傾向於九皇子的。

彭老相爺面露憂色,道:“長此以往,恐怕局面難以收拾。”不孝的名聲,誰都背不起,何況是一國皇後?宋嘉言是死是活,彭老相爺並不關心,關鍵是嫡皇子,母以子貴,子以母貴,不能因皇後而連累到嫡皇子才好。皇後乃一國之母,不可能因太後幾句話就讓皇後去死,萬一中宮不穩,連累的絕非一二人,說不定會引起朝綱震蕩。在這個時候,彭老相爺力求維穩,方來宋家商議此事。

“當今之際,唯有先請太後回宮再說了。”宋榮道,“我倒想請老相爺同我一道進宮求見皇後,先問一問皇後的意思才好。”畢竟這事兒得跟宋嘉言商量,依宋嘉言的脾氣,願不願意低這個頭還兩說。

彭老相爺道:“也好。”事涉皇後,他們不好自作主張。

宋榮與彭老相爺進宮倒是很順利,宋嘉言正帶著孩子們用膳,宋嘉言道:“爹爹與彭相這個時辰進宮,肯定沒用午膳的吧。”遂吩咐宮人多加了兩副碗筷。

宋榮唇角直抽,哪裏有吃飯的心,不過,規矩使然,他還是先謝了皇後賜膳,與彭老相爺分坐兩旁,一時宮人搬上兩小桌葷素得宜的膳食來。雖然宋嘉言賜膳,君臣有別,並不能在同一桌上用餐。

五兒還偷偷地朝宋榮眨眼睛,宋榮對五兒笑笑,看她天真無邪的模樣,宋榮微微嘆口氣。直待用過午膳,宋嘉言吩咐呂嬤嬤道:“嬤嬤,你帶著皇子公主們去隔間兒休息。”因方太後離宮,宋嘉言索性將宮內皇子公主們都叫到昭德殿來。

待孩子們走了,宋嘉言呷口茶,溫聲道:“太後的事,本宮知道了。”

宋榮問:“娘娘可有什麽打算?”

宋嘉言看梁嬤嬤一眼,梁嬤嬤將一份詔書取來。尋常詔書是以龍紋祥雲裝飾,這份詔書卻是鳳紋牡丹的刺繡,同樣精美異常,於朝中卻極為罕見。無他,這並不是皇帝的詔書,而是皇後的詔書——中宮箋表。

皇後被稱為國母,並非只是口頭兒的尊貴。在律法規矩上,同樣給了皇後不遜於皇權的權力,當然,這種權力,皇後很少用。不過,皇後一旦動用中宮箋表,皇帝都不會駁回。

宋嘉言寫的是一份《論兄終弟及書》。

彭老相爺與宋榮分別看過,兩人都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老狐狸,對於宋嘉言的膽量氣魄卻是極為佩服的。無他,宋嘉言這份詔書上話並不多,卻是字字穿心斷腸:昔聞莊公母,漢有竇太後,今太後意欲兄終弟及,偏愛幼子之心,天下皆知。萬物有代謝,皇位有更叠,太後欲吾死矣,置皇子公主於何地。吾之將死,唯望親王殿下榮登皇位,善待天下,善待皇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