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第4/6頁)

  二十多年來,除了偶然讓他們探些消息,八爺從來沒讓他們做什麽,直到他進了宗人府,直到傳來他的死訊。常家三兄弟剛聽說阿其那死於宗人府,另一邊卻傳來八阿哥的命令:打聽楚言現狀,如果她想出宮,幫她。

  常家三兄弟一直小心謹慎,安分守己,雖未能出人頭地,慢慢地也熬到了一點地位。一個在禦廚房負責采買,一個在英華殿管事,常順則做了禦花園的總管。因為十阿哥那一打,八爺面上冷淡,從來沒人懷疑他們與八阿哥有什麽瓜葛。除了他們三兄弟,還有幾個受過八阿哥深恩的可靠人手。只苦於楚言總呆在養心殿,偶爾出來走走,也常與皇上一道。養心殿都是皇上的親信,水潑不進。好容易得了今日這個機會,才與楚言說上話。

  見楚言一味沉默,常順有些急了:“姑娘,奴才說的句句是實,有半句假話,奴才和常家上下全都不得好死。”

  “別,我不是不信你。”

  “那您快拿個主意啊。一會兒就要有人來,下回還不知什麽時候能安心說話。”只靠他們幾個辦不成事,可佟姑娘的聰明不在八爺之下,八爺吩咐下來,命他們一切聽從佟姑娘行事。

  上位之人一念之善,可以令許多人進天堂,一念之惡,可以讓很多人下地獄,一己之私,可能斷送許多性命。楚言沉吟片刻:“順子,你們的好意我領了。難得這種時候了,你們還能對八爺忠心。我不想出宮。你帶句話給八爺,叫他好好的,別讓我白忙一場。我女兒怡安在外面,她年紀小,沒經過事兒,請八爺有機會見了,多提點照顧。只要他和怡安能好好的,我就沒什麽放不下的了。”

  “皇上,皇後那邊來人,請示萬壽節事宜。”

  高無愚叩首請安,伏跪啟奏:“皇後說,皇上登基以來,還從來沒慶祝過萬壽節。先是為先帝和太後守制,皇上生性儉樸,己身用度能省就省,一心忙於政務,多少年都沒像樣做過壽了。今年雖不大慶,皇後卻想要在宮裏熱鬧熱鬧,請幾位王爺福晉進宮,辦個家宴。不知皇上以為可好?”

  胤禛先前聽人稟報,楚言去了禦花園散步,興致起來,在那兒畫畫,心情和精神都不錯。看來先前的“嗜睡”真是憋悶出來的,胤禛大為寬心,聽見皇後的主意更加歡喜,滿臉是笑:“朕全依皇後的主意。皇後不嫌麻煩,只管張羅去。”

  “今日吾生日。世俗皆為樂,在朕翻成感傷。詩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何以劬勞之日,更為燕樂乎?” 對唐太宗這番話,胤禛心有戚戚,從不喜歡大操大辦地慶祝生辰。然則,他的生辰,也是她的生辰。他們的緣分竟是從生下來就結定了。這個緣故,生辰的日子又添幾許喜悅,幾分懷念,一屢悵然。她死裏逃生,輾轉多年,終於又回到他身邊。算一算,他們二十多年沒一塊兒過生日了,是該好好慶祝慶祝。辦個家宴也好,她恐怕也想見見一些人。

  上回與她一起慶生,也是皇後費心操持,還特地去求孝惠太後,讓她早一日出宮。胤禛十分感念皇後賢惠體貼,寬容大度,更加後悔先前在氣頭上,話語嚴厲傷了皇後的心。

  那以後,皇後生病。楚言回來後,一點心思都用在她身上,也沒去探視皇後。皇後多半了解他的為難,也不來養心殿,有點什麽事也是叫底下人傳話。他與皇後已有些日子沒見面,更是很久不曾親近。

  胤禛自覺心中虧欠,一時又無法彌補,只得叫住高無愚詢問皇後的身子可大好了,吃著什麽藥,夜間可還好睡,想吃什麽,等等。說了些寬慰開解的話,又名高無庸取了幾件皇後喜歡的東西,帶給皇後。

  夫妻多年,皇後知道這就是他道歉示好的姿態,就是對另外一個人,他也不可能表達得更直接明白。想到那個人,皇後心裏隱隱有些憂慮。

  不是擔心皇上用情太深,皇上的性子,她的性子,都不是因情誤事的。也不擔心流言蜚語,都是一把年紀一把經歷的人,誰還把上不得台面的東西放在眼裏?也不是擔心兒女們的反應,不論怡安還是弘歷弘晝,心裏都敬愛父母,好好解釋總能說通。當然更不是嫉妒,她與她心緣甚深,只盼真真做一對姐妹,常常親近。

  皇後擔心的正是他二人。一個冷硬,一個溫婉,可脾氣其實是一樣的,一般地堅持,一樣地倔強。好的時候沒什麽,她隨和灑脫,他又肯寵著她。就怕一旦有點什麽事,兩個人都犯起倔來,一個高高在上,要人順服,另一個外柔內剛,寧折不彎。皇上難得地捧出了一顆真心,可她的心裏放了太多人太多事,怕是早晚傷著皇上。皇上若能忍過一時,還能有回轉余地,就怕一怒之下至成大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