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4/5頁)

  胤禛看得出,弘歷對怡安的事更上心,可弘晝明顯也在意著怡安,興趣更相投。怡安對兩兄弟一碗水端平,沒有厚此薄彼,碰到正經事會找弘歷,商量起玩耍鬧事就找弘晝。雖說男女大防,可他們從小一處摸爬滾打,一桌吃飯,一床睡覺,知什麽避諱?他和皇後教養嚴格,不讓他們沾那些風花雪月無病呻吟的東西。三個孩子年紀小,心思單純,也想不到那上面去。

  原本,他倒想讓三個孩子晚些成親,像現在這樣多過兩年,卻怕紙包不住火,弘時胡鬧被幾個弟妹知道,弄得大家尷尬,倒不如早些敲定三人終身,以免生變。

  弘歷和弘晝都不可能只娶怡安一個。若讓弘歷娶怡安,怡安的出身注定不能冊後,只能居妃位。怡安是他和皇後捧在手心裏養大的女兒,有實無名的公主,不得不屈居下位,對一個臣下出身的女子行跪拜之禮,弄不好還要受氣,他想著也覺得不痛快。況且,怡安的脾氣,哪裏受得了後宮諸般約束,又哪裏經得住後宮女人的爭鬥?萬一等到他和皇後不在了,弘歷喜新厭舊,不再護著怡安,怡安可怎麽辦?

  怡安的身份,親王福晉怎麽也能做得。哪怕弘晝弄來一院子女人,也不能爬到怡安頭上。就算弘晝和怡安鬧起來,弘歷也會出面調停,不會讓怡安吃虧。就算怡安鬧出什麽事,到底只是親王府,有弘歷幫忙掩蓋,也出不了亂子。如此,才能三全其美。

  弘晝的親娘耿氏老實,一點管不了自己肚子裏爬出來的這個兒子。皇後算怡安的親娘。這事,只有他親自出馬提起個頭。

  他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養的兒子沒一個肯給他面子。

  聽他說完,弘晝安靜了一陣子,搖搖頭:“我不娶怡安。”

  胤禛一愣:“怡安哪裏不好?”

  “怡安是極好的。可,皇阿瑪你想想,我和怡安一處長大,便如兄弟一般。叫我娶怡安,不是同叫我娶弘歷一樣?”

  胤禛好氣又好笑:“胡說!弘歷是男子,和你一個親阿瑪,誰會讓你娶他?怡安是女子,同你不一個姓,是你姑姑的女兒,自小養在我們家,就是血緣也是極遠極遠的。怡安性子純真,生得又美,你們一處長大,情趣相投,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你以為這世上能有幾個怡安這樣的?阿瑪疼你,想給你挑個好媳婦,也疼怡安,想給她挑個好丈夫。阿瑪看來看去,對你,再沒人比怡安更好,對怡安,再沒人比你更好。這才問你。”

  弘晝沉吟著:“皇阿瑪怎不問弘歷?他對怡安才好呢。”

  “弘歷也是好的,只是,阿瑪為你們做親,總得想得長遠些。你和怡安更好些。”

  “皇阿瑪想得長遠,可想過怡安嫁給我,卻被做了皇帝的弘歷搶走?那樣也好麽?”

  胤禛大驚,死死地瞪著兒子,說不出話來。

  弘晝象大人一樣嘆了口氣:“皇阿瑪,怡安是極好的女子。可我只當她是兄弟。怡安的婚事,皇阿瑪怎不先問問她?”他覺得怡安也只把他和弘歷當作兄弟,或者是朋友,並沒男女之情。

  胤禛被弘晝的話驚呆了,連兒子是什麽時候走出去的也不清楚。弘歷對怡安的情,到了那個地步?!

  弘晝一向愛玩,正事上不肯上心,但胤禛心裏明白,論到聰明敏銳,弘晝並不比弘歷差。皇阿瑪當初苦心教導,希望他們兄弟個個成才,結果倒是個個能折騰,爭強鬥狠,成了皇阿瑪晚年抹不去的心病,也害他吃了許多苦頭。他清楚弘晝才智能力不差,既已選定弘歷,倒不想把他的心思從玩引導到“正事”上。想不到,弘晝敏感機靈還在他認識之上。他們三人一處長大,最了解彼此,弘晝的判斷多半是不會錯的。

  胤禛按捺下心中不安,留心弘歷與怡安的相處,又讓皇後和熹妃分別拿婚事去試探兩個孩子。熹妃為難吞吐的樣子,已讓他明白弘晝所言不虛,恐怕熹妃也早就察覺。怡安,弄不清是還懵懂著,還是別有情懷,總之對弘歷無意,也不想成親。

  這當口,完全不知就裏的怡安被卷進他和弘時和阿其那之間,讓他十分頭疼。怡安倔強沖動,再有人從旁煽風點火,一次不成還會鬧第二次,只怕越陷越深,被人利用。想起策妄阿拉布坦的請求,讓她遠遠離開京城,大約是最好的辦法。去準噶爾,一來一回,至少一年,許多事塵埃落定,興許解決他們三人婚事的法子也有了,也可防止弘時弘歷因為怡安做出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