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第3/6頁)

  皇後準備好的一肚子話全被堵了回去,為難片刻,誠懇地說:“八弟妹說得不錯,有些事已成事實,多說無益。只是,大清江山,祖宗基業,不單是皇上的擔子,也是愛新覺羅所有子孫的責任。先帝在世時,總希望阿哥們和睦相處,同心同德——”

  寶珠搖搖頭,笑道:“四嫂,你可真是個難得的賢惠人!男人的事,我說不清,也不敢說。這些妯娌裏比起來,還真只有你配母儀天下。你想要我去勸他?皇後何不勸勸皇上?一般是先皇骨血,哪一個是能被女人拖著走的?他的心意又豈是我勸得了的?難道在四嫂眼裏,我真是潑婦,他真個懼內?原先,倒有一人,興許能勸勸他,可惜,已經不在了。”

  “能勸得住的人,已經不在了。”這話她暗地裏也說過,在皇上太後還有十四貝勒鬧僵,相持不下時。

  皇後默然,卻聽寶珠喃喃道:“她是個聰明人,不肯趟這趟渾水,早早抽身。最後索性一閉眼,省了心。她若活到今日,不知該如何自處。她最在意的明明是他,幫的卻是你們。”

  皇後大驚,一顆心蹦蹦亂跳,下意識地四下張望,生怕有人聽見。見最近的高無愚垂首站在二十步外,其余侍衛遠遠在花園入口警戒。慢慢放下提起的心,又悄悄攥緊了拳頭。

  方才這話,若是傳進皇上耳中,廉親王一家不知會如何,只怕還要連累了怡安。

  如今,她膝下只剩了怡安。在那深宮裏,只有怡安陪著她,溫暖著她。她無論如何不能失去那孩子。

  怡安乖巧懂事,只是愛頂撞皇上。固然出於天性的那點刁蠻,大半卻是因為皇上的包容。皇上肯包容怡安,先帝在世時有一半因為先帝爺的關注,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很早以來習慣對那個人包容。皇上嘆氣發怒管束,心裏卻喜歡而且縱容著怡安身上她母親的影子。

  不但是怡安,與她沾邊的人,只要不同他作對,不碰觸他的底線,他都肯多少給些照拂,網開一面。

  她遠嫁,帶走了他們兄弟間最後的友愛和睦。後來那些年,皇上雖然沒有遭遇冷遇打擊,活得也不痛快,思慮深重,謹慎多疑,輕易不敢相信什麽人。他本來不善隱藏情緒,那些年極度隱忍,辛酸苦楚胸中抱負,全都埋在心裏,連她也不說。未必真是信不過她,不過,出之口入之耳,就可能被人窺見,以為利用。她知道了,就算不說,也有可能帶出幾分,被人看出端倪。

  可巧,有這麽個人,從前就撥動了他的心弦,令他疼惜,令他歡喜,又迫不得已,遠遠地離開了這是非場,偶然送來一絲關懷一縷春風。那些歲月,她成了他心中最隱秘的溫暖和親近,永遠的解語花。總覺得他明白她,她明白他,心若比鄰,卻因為一點無力而遺憾,遠隔天涯。萬裏關山,陰陽相隔,令他惆悵,也令他安心。她不會卷進來,不會出賣他,不會看見他的軟弱和不得已。

  她是他心裏最甜美的秘密,最隱秘的愛戀。她走了,死了,他撫養她的女兒,照拂她關心的那些人,想象著她的感激和歡喜,歡喜而滿足。付出的多,要求也多,體諒她無奈琵琶別抱,卻認為她的心和情該是他的。過去的一些事,是他心中的刺,他為她找理由,代她解釋,讓自己忽略。可刺畢竟紮在那裏。

  這女人,為了一點憤恨,一點不甘,不明智地扯出她,翻出一段禁忌。被他聽見,不知會怎樣惱火,會不會在盛怒之下,遷怒怡安?

  這人其實沒變,愛逞口舌之快,自己不痛快,便想讓別人不痛快。她恨皇上,會很喜歡往皇上的痛處戳,不在乎後果。

  皇後不能放著她去傷自己最在意的兩個人。

  話不投機,多留無益,皇後強打精神,說了幾句場面話,擺駕回宮。路上閉目沉思,拿定了主意。

  “主子,八阿哥同和惠公主請安來了。”

  正在閉目養神的皇後一驚,猛然睜開眼,卻不說話。

  貼身大宮女嚇了一跳,惶恐地垂下眼簾。

  皇後定下神:“福惠和淑兒來了麽?扶我起來吧。高無愚呢?”

  “回主子,高公公被皇上召去問話,還未回來。”宮女靈巧地為她披上外衣,整理雲鬢。

  “唔。”皇後心裏其實一直掛著這件事,方才猛一聽見“八阿哥”,竟驚了一下。畢竟,那麽多年裏,說起“八阿哥”,指的都是那一位。她這麽做,也算落井下石,對那一位不公平,有些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