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第2/6頁)

  眾人賠笑:“太後火眼金睛,明察秋毫,旁人哪裏比得上?”

  “怪不得德妃娘娘,眼皮子底下的事兒,才容易沒放進心裏。”

  德妃笑道:“倒不全是那樣。我是一門心思挑媳婦兒,倒忘了家裏的女兒。頭回見著這丫頭就覺得親近,倒象是一個丟了的女兒回來了。我親生的三個女兒都沒了,好歹還有這個丫頭在跟前,總算老天待我不薄。看見四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還有她一處說說笑笑,只歡喜他們友愛和睦,就沒想到別的。有時倒發愁,趕明兒她嫁了人,不能常見,卻忘了她是別家的女兒,娶來做了媳婦兒,可不就一輩子留住了麽?”

  眾人又笑,唯有榮妃想起自己生了六個孩子,死了四個,一個遠嫁,不由心有戚戚。

  太後喜道:“正是這樣。可憐咱們天家,嫡親的女兒反倒留不住,幸而這兩個丫頭不是親生的,又投了咱們的緣,正好便宜了兩個小子。”

  “太後好打算。只苦了十三阿哥和楚言姑娘,這些年兩下相思。若是早早大婚了,只怕這會兒小阿哥小格格也有了,一起在太後跟前承歡,比現在還要熱鬧呢。”

  太後一愣,笑道:“倒是我老糊塗,沒想到這個,背地裏只怕沒少挨埋怨。”

  德妃忙道:“太後怕是有意磨練他們呢。容易到手的,多半不知珍惜。早兩年,十三阿哥還有些孩子氣,楚言也調皮,倒叫人放心不下,朝夕相處,萬一有個什麽鬧將起來,誰也不讓誰,反倒僵了。我看,這兩年,他倆個都沉穩多了,也沒再惹出什麽亂子讓人操心,倒有了點相敬如賓的意思,都是太後調教有方。”

  太後聽得十分歡喜:“我老了,懶得操心,偏是老十三和這丫頭對我的心意,委屈了哪一個都舍不得,可巧他倆個自己好上了,可不是緣分?”

  她們說得熱鬧,楚言早就聽呆了,差點忘了自己是當事人。原來德妃才是講故事的高手,好一個母慈子孝,情深義重,更說得聲情並茂。等到自己的名字被提及,更覺得糊塗,她是女主角麽?為什麽她不知道怎麽回事?這一個到底是誰的版本,德妃的還是十三阿哥的?

  眾人一陣七嘴八舌亂哄哄的議論奉承,哄得太後心花怒放,聽得楚言頭暈腦漲。

  德妃抿嘴一笑:“人都在這兒了,太後還是先問一聲吧,丫頭願意不願意。沒得讓人笑話,咱們仗著人多逼婚呢。”

  又是一陣笑。太後點點頭:“是這話。佟丫頭,好孩子,別學那起子拿腔作勢的扭扭捏捏,別害臊,說實心話。”

  楚言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實心話是她很喜歡十三阿哥,對十三阿哥有親情有友情,卻不是愛情,她把愛情給了另一個人,她不願意也不能嫁給十三阿哥,否則會同時傷害他們兩個人。實情是十三阿哥有可能確實如德妃所言,默默等了她這些年,不論如何,德妃當著這些人說了那番話,已經坐實了十三阿哥對她的癡情,她若敢拒絕,必須要承擔嚴重的後果,十三阿哥也會成為皇室和京城的一大笑柄。

  如果太後私下裏詢問,她會拒絕。觸怒太後,被趕出慈寧宮,象采萱一樣被冷藏,這些後果她都可以承受。現在的情況下,她的拒絕不單讓十三阿哥很難堪,也是對皇家尊嚴的嚴重冒犯,一個不好把胤禩也牽扯進來,就是地道的醜聞了,什麽樣的身份也救不了她。

  十三阿哥一直在關照幫助她,這份真摯的善意換來的不能夠是羞辱難堪。另一方面,十三阿哥早就對她與胤禩之間有所察覺,時至今日,他們之間固然不親厚,也沒有什麽宿怨,以十三阿哥的性格,在將來胤禩受難之時,也許未必能暗中相助,卻也絕不會落井下石,可是,如果十三阿哥認為他今日的恥辱與胤禩有關,胤禩在雍正王朝的日子會不會雪上加霜?

  太後不會滿意模棱兩可的回答,不是“不願意”就是“願意”。一句“願意”可以保住十三阿哥的面子和她自己,讓許多人皆大歡喜,卻是把另一個人的真心踏進塵土。縱使他可以諒解她不肯嫁他的原因,眼睜睜地看著她嫁給自己的弟弟又是另一回事。他對她一再的諒解和包容,難道是一次次給她機會,帶給他越來越重的打擊?在今後的日子裏,她該如何面對他?他和她之間,絲絲縷縷,若是斬而不斷,最終會不會帶給十三阿哥更多的傷害和屈辱?

  楚言集中自己全部的精神和力氣,努力地在最短的時間裏評估出一個方案,今日不是傷這個就要傷那個,不是現在這麽傷就是將來那麽傷,兩害相較取其輕,卻又是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