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 第十章 義不辭難(第5/6頁)

我亦看向樓下,已滿滿地擠了一街:“可惜微臣回來遲了,竟沒聽見這一出。”

皇帝笑道:“無妨。改日朕叫他進宮說。”

忽見一灰一紅兩抹身影在街頭出現,像一點火星子伴著一撮死灰,倏忽到了眼前。樓上樓下俱暴喝一聲好,便聽得鼓聲篤篤,少女撥了兩下月琴,便將背後的鬥笠取下。眾人照例問道:“李師傅,今日說什麽?”

李萬通道:“今日一回書的名字叫‘征西將軍兩勝西涼府,相府小姐三嫁文進士’。”接著聽見銅錢叮叮當當地響過,樓上叫賞的聲音此起彼伏。少女拋起鬥笠,十幾錠散碎銀兩都像長了眼睛一般一頭紮入黃澄澄的銅錢堆,不一時銅錢堆便平了鬥笠邊。

皇帝大呼有趣,命小簡也拿出一錠銀子,嘿的一聲扔出了窗外。那少女本已將鬥笠中的銀錢都倒入了隨身褡褳,擡眼見一錠大銀飛了過來,當即翩然起身,將銀子牢牢接在手中。輕如飛燕,飄若夢蝶。皇帝忍不住向窗外叫道:“好功夫!”

那少女也不道謝,又拿起月琴撥了兩下,人群霎時安靜下來。李萬通朗聲道:“話說高官家平定了盛京,理清了西南,殺盡了蠻子,占領了蘭州,當真是萬眾歸心,天下太平。這兩年,那西夏蠻子不忿我大昭官軍總打勝仗,便趁我西涼府立足未穩之際,集結了十萬步軍、三萬馬軍前來攻打。”

皇帝向我笑道:“這是一年半前的事了,可見他今日說的是件舊聞。”

只聽李萬通接著道:“我西涼府守軍的主將叫作文泰來,益州人氏,祖籍成都,鹹平十三年中武進士,時年二十三歲。生得九尺二寸長,熊背蜂腰,豹頭燕頜,眉若飛虹,眼如杏核。劍戟槍棒,無所不通,熟讀經史,深諳守禦之術。”

皇帝合攏折扇抵著下頜凝思道:“平西校尉文泰來……”

李萬通道:“這文泰來當時只領了幾千軍士前來修繕武威金昌兩城,不想西夏賊人忽然大舉前來,將此二城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天上飛不進去一只鳥,地上鉆不進去一只鼠。當真是風掃不進,雨潑不進。當時那文泰來的同母弟弟文泰新在軍中任糧曹參軍,正在城外督糧,連人帶糧被西夏蠻子堵截在半路,捆翻在地。當下剝得赤條條的放在陣前,叫城中的文泰來棄城投降。文泰來在武威城上破口大罵,天殺的西夏賊人便將文泰新的肉一片片割下來放在火上炙烤。文泰來當即冷冷一笑,飛起一箭,射在文泰新的胸口,文泰新當場斃命。文泰來喝道:‘要戰便戰,要殺便殺!大丈夫正應履鋒刃而取功名,零碎折磨一個手無寸鐵的俘虜,算什麽英雄好漢!’

“當時糧草被西夏蠻子劫掠去,武威城內人心騷動,狐疑紛紛。文泰來將軍命衛隊謹守城中十幾處空倉,對眾軍士道:‘此間有糧,足可支撐一年。’當下人心安定。不一日,西夏蠻子開始攻城。蠻子爬墻,就有頑石磊磊、巨木滾滾、火箭紛紛。蠻子造高梯沖,就在城中作土山,厚二十余丈,又作大槊,長二丈五尺,綁上長刃,使壯士刺登城者。蠻子在城墻下掘地道,文泰來料敵先機,早就在城內橫著掘一條塹溝,但凡露頭的統統戳死。如此天上地下,直打了四五日,蠻子死傷枕籍,屍體在城下堆成了山。

“此時金昌已陷敵手,武威苦苦支撐。然而援軍雖到了,卻阻隔在眾軍之外,不通消息。此時蠻子捉到我官軍一個斥候,又將他剝得赤條條的綁到軍前,叫他向城上喊話,說援軍已敗。那斥候假意應允,到了武威城下,卻大喊道:‘援軍百萬,不日便到,君等勉力,切勿自棄!’話未喊完,便被蠻子堵上了嘴,燒殺而死。

“當下城中軍民悲憤交加,誓死追隨文泰來,堅守武威。城外援軍日夜沖營,昌平王爺親自帶了五千馬軍,深入夏境,燒了賊人糧草,繳獲輜重牛馬無數。攻城的蠻子見討不到好,不過一個月便退了兵,連已經打下的金昌城都不要了。我大昭大獲全勝。”

皇帝一拍桌子,大贊道:“好!此人所言,與戰表一字不差,竟沒有半分矜誇不實,當真難得。我大昭正該多幾個這樣的人來宣揚我官軍威儀!”

我淡淡一笑道:“詩曰:赫赫南仲,薄伐西戎。[36]得將如此,實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只聽李萬通接著道:“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朝中有位蘇相,京城人氏,就住在南城葫蘆蘇巷中。年逾半百,子嗣單薄,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喚作真真。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還曾入宮做官,為公主師。只是到了十八九歲上,仍沒有婚配。卻是為何?只因說定了兩位公子,都在成婚前不久一命嗚呼,如此官媒便不大敢上門說親,便遷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