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第3/4頁)

謝令鳶曾經跟隨天子出征,蕭懷瑾在並州的經歷,她回宮後便事無巨細地講給了太後。

何容琛發現他還算是有行軍打仗之才,不免意外。當然也知道他吃了不少苦,身為天子,本可以禦駕親征,卻隱姓埋名從士兵做起,直到西魏大軍壓陣,才掏出了行台文書和假黃鉞,一場高闕之戰,讓拓跋烏不敢再發兵。

微服親征尚如此,倘若他以天子名義禦駕親征,恐怕又是另一番造就。

蕭懷瑾聞言一怔,他說禦駕親征一事時,心頭還有些懸著,怕自己出宮的荒唐舊事,引起太後不痛快。沒想到太後竟然主動談及。

他猶豫了一下,下意識覷了一眼德妃。謝令鳶挑起一邊細眉,對他悄悄點頭。

於是蕭懷瑾點了點頭:“朕當然不憚出征。”他只是認為朝臣僭越,提議此事乃別有居心。

謝令鳶半垂眼簾,從他的角度看過去是認真思忖:“臣妾認為,無論他們是否別有用心,陛下知道此事可為,可懾四方之國,才是當緊的。”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海裏浮現,倘若天子不在朝,那麽九星……則可順理成章出天下!

若是換了其他妃嬪,蕭懷瑾不會將這話當回事,反而要斥她們不得妄議朝政。然而,皇兄說謝令鳶是九星之首,是天命之變數,她的話在他心中自然是不一般的。

謝令鳶繼續道:“正如一些朝臣所言,當四方之亂時禦駕親征,無疑是壯民心士氣。北方胡人亂華又如何?上及天子下至百姓,皆有信心和意志抵禦外侮,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比陳留王更得民心麽?待那時,叛賊散布的諸多亂言,均不攻自破。”

她心裏猜測,懇請天子禦駕親征一事,估計也是陳留王同黨搞出來的,當然也有部分主戰派,出於安撫民心士氣的想法附議,但他們多是叫嚷得兇,一旦皇帝不同意禦駕親征,則他們便有了以退為進的資本。

蕭懷瑾當然更明白這道理,卻總要聽何容琛表態:“太後以為呢?”

何容琛起身走到窗前,緩緩踱著步子,謝令鳶的心也跟著那腳步聲起起伏伏。過了很久,她轉身淡淡道:“陛下勿再留一紙詔書,便不告而別了。”

蕭懷瑾眼底攀爬起欣然之色,他輕笑了一聲:“朕也不會再一別數月,只要達成威懾目的,便可班師回京。”

他現在已經明白取舍,這次禦駕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造勢。即便他有打仗的癮頭,也要克制。何容琛當然聽到了他話中的慎重,不覺淡淡微笑,似有寬慰。

傍晚,當蕭懷瑾在延英殿召對十二名大臣,聽完他們對禦駕親征意見不一的說法,便讓他們去著手應備。大臣們面面相覷,以為自己聽岔了,半晌回不過神兒——要撤回並州行台,另設幽州大行台,尚書台派出重臣跟隨帝王親征,要一切規格從高,要聲勢浩大,要讓敵國聞風喪膽……

召對完後,大臣們飄飄忽忽回衙門,此事迅速傳遍了朝野。

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天子竟然不按常理出招。本也想去延英殿前跪諫,然而誰讓白**上那麽多人提議的,他們去跪諫也失了道理。

於是措手不及間,天子的旨意下達,尚書台真就準備了起來。

整個晉國朝廷這幾日都爭執不休,那些提議天子禦駕親征的人,幾乎被反對的大臣罵上衙門。有人後悔,有人意外,有人樂見,幽州的戰事卻已經拉開了兩個陣線,戰報如雪片紛至沓來,天子親征的軍禮祭祀也臨到了議程。

後宮中得知天子要禦駕親征北燕,倒沒有不舍,反正鎮日裏也少見他。她們只是絞著手帕,擔心蕭懷瑾出些什麽意外或變故,她們這些人的命運,都系於他一人身上,卻也不敢說什麽。

在宮內宮外隱隱焦灼的氣氛中,一個傍晚,尹婕妤踏入了麗正殿。

自從蕭懷瑾有意立德妃為後,謝令鳶實際上已經成為後宮之主。然而尹婕妤除卻請安時,很少來到這裏。她自入宮以來很識趣,從不攀附高位妃嬪,只與同級的婕妤們交好。

此刻,她站在麗正殿裏,難得生了幾分局促。

“臣妾……請求面聖,望德妃娘娘相助,妾不勝感激。”尹婕妤說著,跪在謝令鳶面前,謝令鳶被她這鄭重的一跪弄得意外,扶她起來:“何須如此多禮,要面聖,我為你求個話就是了。”

後宮妃嬪若無應召,不得前往紫宸殿和延英殿,若蕭懷瑾不點她們侍寢,那她們一輩子也見不了他一面。所以,妃嬪若有要事急事,只能來求後宮之主。

尹婕妤知道,德妃的許諾從無虛言。她擡起頭,眼睛裏迸發出熾烈的光,這是謝令鳶入宮這麽久以來,第一次在她眼中看到這樣的光彩——不屬於這深宮的明亮與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