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第3/3頁)

謝謝你,記得我的冤屈與不甘。

微風輕拂,他的聲音夾在風中。

那個微笑仿佛擊碎了白婉儀的沉默,她平靜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裂隙、她凝睇半晌,搖了搖頭,輕聲道:“可我還是沒有做到啊。”

這世上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成的。

白婉儀想到了《周易》裏的一句辭,羝羊觸藩。她有些恍然地笑了笑。

長大後她在入京長安的路上,借宿一所寺院。夕陽下的寺院寧靜仿佛歲月悠遠,有個僧人看了她一眼,輕嘆道,一闡提人,何故羝羊觸藩,飛蛾投燭,不能退不能遂。

羊要如何抵開藩籬而不被藩籬糾纏。

人要如何抗辯世情而不被世情困擾。

白婉儀回憶至此,無奈地微笑看向韋不宣。所以,實在是抱歉啊,她最終還是失敗了,搭上了性命。而他依然背負著冤屈與遺憾。

四周就這樣安靜下來,唯風聲徐徐。

“你不必內疚的,”韋不宣也輕輕笑了笑,似乎回以無奈。但片刻後,他將長劍撐在地上,聲音變得爽朗而豁達:“謝謝你為我做這一切,我都看見了,也很高興。”

很高興嗎?

白婉儀心下微微漾開,認真望著他:“那你會覺得遺憾嗎?”

“不會,”他搖了搖頭,背後的道路上,逐漸生了一簇光束,明亮地照耀著前方。他轉頭看向那光明之處,以及比光明更遠的地方。

“我也很好。我很快要往生了。只希望你也能好,你還有很長的路,還可以好好生活,興許還能再見。”

往生,就是下一世了。

縱使相逢應不識吧。

白婉儀垂下眼簾,有些惆悵。她搖頭輕嘆:“可我什麽都了卻了。”

她不是那些懷著深刻復仇之心的人,卻和他們一樣,無論是否達成了目的,在踏上目的彼岸的那一刻,都茫然不知歸去來兮。

看不清前路的軌跡了,想回頭看一眼來路,卻發現來路上也已是雜草繁蕪。

無路可走,又不想窮途之哭。

想到這裏,她忽而釋然一笑:“你們要往生了……下一世的路上,能等等我嗎?”

——她想幹嘛?不會又存死志吧?

謝令鳶的身體陡然僵硬了。她不禁握緊了撐在地上的長劍,深邃的目光看向白婉儀。

白婉儀與他對視,微微一笑看向遠方:“我曾借宿一所寺院,有僧人說我作惡太多,執迷不悟,來世怕也是投為下三道,地獄、餓鬼、畜生。那樣來世就不能和你們一起了。”

“你看我如今滿手罪孽,卻並不如何愧疚,興許我真的是大惡之徒。”她擡起頭看他,有些惴惴的遲疑:“你們……會厭棄我嗎?”

“不會啊。怎麽會呢。”他溫柔地笑了笑。

雖然是替韋不宣回答,但謝令鳶相信,他永遠不會厭棄白婉儀的。

於是白婉儀點點頭,終於松了口氣般,也笑了:“那你們往生的路上,請等等我……”

“我用這一世,學會向善。”

那樣,來世就可以同為家人了。

聞言,謝令鳶心中浮起了復雜的滋味,卻還是微笑起來,點點頭,替韋不宣答應了她:“好,我們永遠等著你。”

“來世再做真正的兄妹。”

白婉儀看著他笑了,眉梢眼角都是溫柔。

伴隨著他這句話,四周的霧氣逐漸散去,彩徹區明。

識海清明,韋不宣也逐漸遠去了,他站在光束中,回頭看過來,沖白婉儀搖了搖手。

白婉儀含笑目送他,也揮了揮手——做她當年來不及做的告別。

識海漸漸回歸平靜,混沌如潮水一般,從世界裏喧囂著褪去。

白婉儀收回了視線。

——其實韋不宣從不把劍撐在地上。

他天生神力,喜歡炫耀力氣,特意命人打了這柄重劍,平時在手心裏轉著玩。他的長劍是拿來玩的。

只是別人都不知道。

*******

——山澗的蛙聲回蕩,真是寂靜的很。

白婉儀睜開眼時,唯余這個想法。

她轉開眼珠,四下沒有見到什麽人。屋子裏偶爾有山風穿堂而過,涼意許許。

白婉儀扶著床沿,挪下了床榻。胸口和腹腔還扯著有些疼,是傷口正在愈合。

她沒有照鏡子,知道自己儀容是蒼白孱弱的。

她走出屋子,果不其然看到了那人——

謝令鳶正站在樹蔭下,夕陽在她身上鍍了一層彤色的暖暉,旁的石桌前還坐了個人,聽著她的笑聲有幾許無奈。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白婉儀心中驀然浮出這句話,又想了想,這真是人間最極致的美好了。

所謂名,所謂利,所謂熙熙攘攘,不都是為了奔一個美好嗎。

她微笑著,也在一旁坐了下來。

來世做真正的親人。

嗯,待那時,也一定是這樣溫馨且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