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

崇禎二十二年伊始,分別發生於交趾和日本的兩場規模不大的戰事,並沒有給大明帶來任何不利影響,大明國內各項重大工程依舊在緊張而有序中進展著。

隨著小冰河時期進入尾聲階段,大明南北方氣候正在漸漸恢復正常,十幾年大規模移民工程所帶來的良好效果也在逐漸顯現。

尤其是陜西、河南、山東、山西這幾個受災最為嚴重的行省,在經過數千萬人口異地搬遷安置後,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修復和改善,大自然以它特有的神奇力量,將原先的赤地千裏,變成了十幾年後的綠滿山野。

這裏尤以陜北一帶的變化最為明顯。

陜北地區是最早開展大規模移民工程之地,在徹底平息流賊禍亂後,當地民眾大部分被遷移到臨洮、西安、鳳翔府等地,留在當地人口不足原來的兩成。

據陜北各地官府上稟的信息來看,幹旱貧瘠的黃土高坡現在大部分已經被綠色植被所覆蓋,崇禎初年起連年滴雨未下的境況,在最近數年已是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正常的雨季雨水充沛、寒冬大雪紛飛,早已斷流的大小河流也都基本恢復如初,連帶著水量已經極小的黃河也有了波濤滾滾的模樣。

朱由檢對此感到十分欣慰。

沒想到當初為了讓無數百姓活命而被迫采取的搬遷工程,竟然無意中成為對生態環境最為有利的舉措。

為此他特地下旨,將陜北各地減免賦稅的期限延長為十年,當地官府官吏俸祿及其他開支,由戶部核算明晰後全額劃撥。

大明現在真的不差這點錢。

繼崇禎二十年太倉總收入突破兩千四百萬兩之後,崇禎二十一年年底統計,太倉收入又增加了三百萬兩,增長幅度一成還多。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在太倉收入基數越來越大的基礎上,每年一成的增幅,持續下去的話,那可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朱由檢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增幅還會有變化,好的變化。

不僅是他對此充滿信心,朝堂重臣們大部分比他還要樂觀。

隨著大明、荷蘭、英國之間大海戰的結束,海上絲路得以恢復暢通和安全,受到英國長達一年封鎖的荷蘭商船開始陸續恢復原有航線,崇禎二十一年下半年,荷蘭商船抵達馬尼拉的數量增加了五成,大明商船開往馬尼拉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這一勢頭在崇禎二十二年開始變得更加迅猛。

與之相對應的是,江南地區對遠洋大型商船的需求量猛增,為了抓住時機獲取更多的利潤,金州造船廠開建了四個大型船塢,在保證大明海軍新型炮艦建造水平和質量的情況下,開足馬力生產民用商船,但就算如此,仍舊是遠遠無法滿足民用商船的需求量。

金州造船廠接到的商船訂單已經排到了崇禎二十七年,也就是說四年之後了,船廠原有匠人學徒青壯輔工數量,也從最初六百余人猛增到兩千多人,船廠面積也是一擴再擴,各種工匠輔工的招工則是每兩月便要舉行一次,以便更好的應對日益加大的工作量。

金州這座大明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的小城,現在已經成為渤海灣最繁華的所在,城區面積一再擴大,並且正在向船廠所在的渤海東岸延伸著。

由於船廠各個階層月薪高、補貼多、開支及時,所以工人和他們的家眷們花起錢來也是大方的很,這也就極大帶動了商業的繁榮,金州城以及船廠附近,各種各樣的商鋪酒樓客棧鱗次櫛比、各式各樣的旗幡飄蕩,來自大江南北的各種商品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很多親自趕到金州催要自家預定商船的江南豪商以及管事,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好的商機,於是乎,產自江南的布帛、綢緞、鞋帽、脂粉、針線、糖果等等各色商品便被海船運到此處,在滿足金州城消費的同時,再通過陸路向錦州、沈陽以及更北的、正在開發建設中的新城行銷。

金州港碼頭經過勘探和改造,已經成為僅次於天津港的北方第二大港,能夠同時容納二十艘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噸左右的大型商船靠泊,而離此不遠的金州軍港則被列為了禁區,每天都有官軍小隊不間斷巡哨,嚴禁無關人等靠近。

為了緩解金州造船廠的壓力,早日實現大明商船往來全球各地的宏偉目標,在今年,也就是崇禎二十二年年初,朱由檢下旨,在上海設立江南造船廠,一應模式照搬金州造船廠,也是分軍用和民用兩部分,由兵部和工部分別派員管轄,地方官府無權幹涉其日常管理。

江南造船廠基礎建設完成後,將會從金州造船廠抽調一部分骨幹工匠南下工作,以支撐起新船廠的框架,只要這些經驗豐富的工匠就位,其他的學徒輔工就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