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

崇禎二十一年五月,太子朱慈烺終於結束了長達四年的外出遊學形成回到京城,其他重臣豪門家的子弟也陸陸續續返回了京師,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將會參加崇禎十二年的會試,然後根據成績和名次決定所授官職。

現在讀書人已經默認和接受了舉子們在理工學院學習四年、就算會試不中也能直接授官的政策,雖然舉子和進士最終的前程上限會有差距,但絕大多數舉子並不認為自己將來能成為閣老尚書,只要能進了體制內,將來會有什麽前程就全看如何運作了,一府知府、一州知州他不香嗎?

在與周後商定過後,朱由檢發出詔書昭告天下:崇禎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為皇太子大婚日,到時將大赦天下,除十惡不赦之罪外,其余全部免罪。

敕封王方為錦衣衛都指揮使銜,其妻胡氏為二品夫人,王方之子王立為錦衣衛百戶銜。

太子妃是軍器監工匠王方之女王芝蘭,也就是崇禎八年,朱由檢剛穿越過來時遇到的二丫。朱慈烺與二丫雖算不得青梅竹馬,卻也稱得上兩小無猜,十三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在這期間,兩人相處融洽,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是日漸深厚,王芝蘭也在八歲時進入女子學堂讀書識字。

可以說從小看著二丫長大成人的朱由檢,非常喜歡她溫婉賢淑的性格,為朱慈烺能娶到如此的賢妻感到由衷地高興。

兩個孩子不知不覺間已經長大成人,並最終修成正果,期間並沒有經歷什麽大的風浪和波折,這應該就是世間大部分姻緣真正的樣子吧。

昭告天下的目的就是要讓四方來賀,也是安定人心之舉。

要讓天下人都知道,現在的皇帝春秋正盛,皇太子也已長大成人,並被自己的父親所信任,至少在幾十年內,大明政局是異常穩定的。

穩定壓倒一切。

在詔書發布的第二日,王芝蘭家便熱鬧起來。宮裏以及禮部都派遣相關人等來到王家,教導王家人學會諸般禮儀,注意某些忌諱之事,朱由檢特地在東城賜下宅邸一座,等到裝飾完畢後,王家就會從匠戶聚集區搬到新宅安家。

鴻臚寺已經派遣數路使節前往各藩屬國曉諭太子大婚之事,並要求各藩屬國在這個大喜日子之前,都要安排各國王室主要成員親往京師道賀。

做藩國就要有藩國的樣子,自家老子家裏有喜事,這些“孝子賢孫”們總得拿出最大的誠意來給天下人看,錢不錢的無所謂,關鍵是要安排重要人物親自到場祝賀。

自從明令各國表態後,除了交趾北部的鄭氏明確拒絕之外,倭國到現在還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

據時節派人帶回來的消息來看,關於尊大明為宗主國一事,倭國高層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議。

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光正在國內大力推行閉國鎖國之策,所以不願尊崇大明為宗主之國,而幕府內部一些親大明的高官,以及得知消息後想借機推進與大明的友好關系、試圖從兩國之間的貿易中獲取更大利益的一些大名,則是希望德川幕府能夠遵從大明皇帝的詔令,想辦法從強盛的大明那裏得到更多的好處,於是乎,雙方在此問題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論,鴻臚寺派出的使節也因此待在倭國一直不曾得返。

朱由檢對此事倒也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

現在大明海軍主力艦隊尚在歐洲沒有返航,最後能取得什麽樣的戰果目前還不好說;而針對交趾鄭氏的相關部署也在實施之中,一萬名廣西狼土兵已經募集並訓練了半年,等到這支蕩虜營完成整訓一年後,孫傳庭制訂的“蠶食”策略也會馬上展開,而大明新疆方向移民屯田也需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在這種形勢下,不易再挑起另一場爭端,還是要審時度勢,做長遠謀劃。

這事可以交給內閣去處理,只要自己拿出個大方向來,相信內閣那些精擅謀略布局的重臣一定會給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的。

大方向就是取消天皇這一名號,改為國主;然後要在其本土派遣駐軍,“保護”其國土不會遭到侵犯,其本國軍隊解散,並且今後不允許在武備方面進行投入。

天皇這名號聽上去讓人非常不舒服,大明雄霸亞洲,朱由檢也不會自稱天皇,你一個偏居一隅的彈丸之國,憑啥會出來天皇?你就不考慮一下你那個強大鄰居的感受嗎?

以大明官軍的實力,征伐倭國不成問題,但朱由檢不想白白犧牲掉這些漢家兒郎的性命。

如果不能從戰爭中獲得巨大利益,那就沒必要去發動。

倭國既沒資源又沒人才,對現今還處於發展階段的大明來講,打下來意義不大,最好還是想辦法挑起其內戰,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再派大兵過去收拾殘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