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

崇禎十七年六月,夏收時節剛剛過去,北直隸巨鹿縣賈莊寬闊平整的場院裏一片繁忙熱鬧的景象,男女老少正趁著夏日晝長夜短、傍晚時分沒有日曬的時候,忙著給自家新收的麥子打場脫粒。

豐收帶來的喜悅在高溫下醞釀著、發酵著,所有人的臉上都是發自內心的笑容,大人們一邊揮汗如雨的忙碌著,一邊大聲說笑著,三五成群的孩童相互追逐著、嬉笑打鬧著,歡樂的氣氛著向四下蔓延開來。

也難怪農戶們如此的開心,因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在朝廷投巨資打造的水利設施灌溉下,在地方官府依據司農寺印制的農田增收手冊的指導下,華北平原已經是連續第三年豐收了。

就拿賈莊這個只有不到八百丁口的小村莊來說,大多戶均二十畝上下的田地,畝產應達到了一石二鬥,也就是說,每家僅僅是夏糧便能有近三十石、四千多斤左右的收成,如果按照青壯勞力每人每天兩斤糧食、婦孺老弱一斤的食量計算,單是夏糧,就能讓一個五口之家一年到頭都可以吃上飽飯,要是再加上紅薯雜糧等秋季農作物的收成,大人孩子敞開了吃也是毫無問題。

當然了,這一切是建立在不用繳納賦稅的前提下的,要是按照十三的賦稅額度,四千斤糧食就要被朝廷拿走一千兩百斤。

對於繳納賦稅一事,農戶們心裏沒有絲毫的抵制和不滿。

草民們生來不就是給大老爺們幹活的嗎?何況大老爺們這幾年對咱們草民那可是相當的好,又是給咱打井又是給咱修渠,還教咱如何施肥,要不是能得了朝廷這些利,咱這些薄田哪有如此好的收成?

再說原先這些活計都要莊裏出人出糧服徭役的,現在居然是朝廷拿著錢雇請,並且還管兩頓飽飯,這樣的好朝廷可是從未聽說過,皇帝爺爺跟這些大老爺們就該長命百歲、富貴延綿,咱們這些草民能攤上這樣的老爺。也不知道是上輩子積了多少德。

而就在夏糧即將開鐮收割之時,巨鹿縣官府發下告示:接聖喻,自崇禎十七年夏收起,賦稅由十三減為十一,若有地方官府私自多征者,所有人等皆可往禦史及錦衣衛所告狀,一經查實,地方主官罷職為民,永不敘用。

政令已經發布,天下震動。

賈莊男女老少在再三確認消息為真時,在裏正的帶領下,齊齊來到村口大槐樹下,面朝京師方向跪倒磕頭不止,很多老人更是涕淚交流,最後在裏正的倡議下,全村人自發出人出物,在村子的中心位置,給朱由檢修建了一座生祠,每日間也是香火不斷。

賦稅減了高達兩成之多,這就意味著多年以來被迫吃兩頓飯的習慣,可以變成和那些大戶人家一樣吃三頓了,並且還是頓頓能吃飽的那種,這可是大恩大德啊。

巨鹿縣錦衣衛百戶所得知此信後,專門將此事上稟宮中,朱由檢得知後心裏也是感慨不已。

因為某個情結的原因,他對賈莊這個從未引人關注的地方格外的上心。

崇禎十六年,在朱由檢的授意下,吏部銓選地方官時,將新科進士、盧象升的從弟盧象觀放到了巨鹿,擔任知縣一職。

朱由檢之所以刻意如此,完全是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曾經因一人而聞名天下。

歷史上的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就是在這片華北平原廣袤的大地上,五省理臣盧象升所部六千人被數萬清軍精銳包圍,在高起潛於數十裏外坐擁數萬關寧騎兵見死不救的情形下,盧象升披甲執刃立斬數十名清軍悍卒,但最終獨木難支,身中三刀四槍十箭後壯烈殉國。

在大戰之後,給盧象升收屍的就是盧象升的部下以及賈莊的父老鄉親。

“野外遍尋,終獲盧公遺體,甲下尚著麻衣白網(服父喪),三郡之民聞之,痛哭失聲,聲震天地。”

在現世,朱由檢每每看到已成為內閣重臣的盧象升時,總是感覺恍惚不已。不知不覺間,腦海中就會自動浮現出眼前這位身材瘦弱的文臣,手持大刀血灑疆場的畫面,在這種潛意識的影響下,每逢盧象升入宮奏事,朱由檢都會不自覺坐正身子,以最莊重的姿態來面對這位民族英雄。

夏收過後的某一天,就在農戶們沉浸在頓頓能吃飽飯的巨大喜悅中時,小小的賈莊突然來了一位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此前擔任內官監掌印太監、司禮監秉筆,崇禎十一年時被朱由檢打發到了尚衣監的高起潛。

高起潛之所以毫無緣由的來到賈莊,是因為奉了朱由檢口諭來的,傳旨的小太監告知高起潛,皇爺讓他即刻前來賈莊,說是有一位“故人”十分想念他,讓他前來尋訪會友。

於是,一肚子莫名其妙的高起潛帶著尚衣監的數名侍從火者,在十幾名錦衣衛的護衛下,擺明車架自京師來到了賈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