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2/2頁)

瓷器的種類繁多,明代也比前代更多。

除普通用品如碗、盤、碟、鐘、甌、盞、盒、杯等之外,還有酒海、爐、瓶、半邊胡蘆瓶、罐、壇、花缸、渣鬥、醋注、燭台、花尊、筆筒、筆架、涼墩、扇匣等。

為了進一步促進陶瓷業的發展,朱由檢下旨,廢除各地官窯生產皇家禦用陶瓷的制度,讓陶瓷業全面市場化,讓官窯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介入到市場競爭當中去,不再耗費大量人人財物力生產禦用陶瓷,皇家所用也將會從市場上進行采購,之前禁止民間使用的瓷釉顏色、形制全部廢除。

景德鎮成為了官窯改制後的最大受益者,其各種陶瓷產品的銷量在改制後短短兩年內,迅速成為外銷產品的執牛耳者。

景德鎮的條件是得天獨厚的。

這裏有豐足的高質量的制瓷原料高嶺土,有上萬家的制瓷工匠和作坊,擁有制瓷的高超技術,有設備完善的官窯,雖然民窯數量也不少,但從技術上,他們是無法與官窯媲美的。

之前占據外銷榜首的是景德鎮民窯,但官窯的徹底開放,讓民窯的外銷受到打擊,很多民窯把視線轉向了內銷,而伴隨著局勢的穩定,以及大明經濟的蓬勃發展,內銷數量也是年年遞增,更多的生產者也隨之受益不小。

至於原先規模更小的礦冶業,受益於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手工業原料、燃料原料、銅、銀貨幣原料的社會需求日益增大,加上礦冶業開發所需用的勞動力,得到流民勞動力的補充,因而也有了顯著的發展。

這也是朱由檢計劃中,北地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