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

發生在第一醫院的這場解剖教學課從午時末。一直持續到了酉時方才結束。

因為解剖標本來之不易,所以在場諸人都自覺的延長了學習的時間,以求對人體結構有更深的觀察和研究。

不管是主持解剖的吳有性,還是劉半山等學員,這次都從中受益匪淺。

尤其是劉半山,更是對醫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想法。

這次授課仿佛給他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一樣,讓他對傳統醫學理論中關於經絡穴位相對應的人體內裏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通過觀察標本內臟的形態和顏色,也讓他明白了臟器發病之後,會對其他的哪些器官帶來間接的損害,在以後的辯證施藥時也更有了針對性。

按照朱由檢和吳有性商議後定下的章程,所有參與解剖課程的郎中,只要次數達到兩次,那麽從第三次開始,就要輪流親自動手上陣解剖。

等到各人都熟練掌握這門基礎醫術,並且在得到專家評審小組審評通過後,便可獲得大明衛生署頒發的高級主治醫師資格證書。

隨後這些持有證書的高級醫師將會被派遣到大明各府,主持由官府組織的當地郎中集中一地的醫術培訓工作,表現良好的,將會成為新設立的府一級醫院院判之職。

以現在從醫者的數量和質量來看,醫院只能暫時開到人口更加集中的府一級,州縣一級醫院至少在十年內還無法建起。

就算府一級醫院的設立,也得需要差不多五年的時間,而且也只是具備了初級外科手術水平的醫院,只能割割盲腸、闌尾,縫合一下創口較大的外傷傷口之類的。

最早隨吳有性南下的十幾名郎中,現在已經被分派到了軍中,他們在擔負起培訓現有隨軍郎中戰時處理傷兵,以及如何護理傷員任務的同時,還會以軍醫的身份留在軍中,其家小暫時留在京師,待邊鎮條件稍好以後再行決定留還是送過去。

這種模式照搬後世就可以了。

不管是軍醫們還是家眷的待遇,都有可供參考的依據,不用朱由檢再去自行創造了。

這十幾名郎中有六人分別被派到了鎮西將軍、青海總兵曹文昭、征西將軍、臨洮總兵曹變蛟和征虜將軍、甘肅總兵羅世芳處。

曹變蛟和羅世芳手下各有五千騎兵,並且都是經過戰火考驗、戰鬥力極強的精銳之師,以這兩路人馬的實力,在後勤保障得力的情況下,橫掃西域根本不成問題。

據西北送達的軍情來看,經過羅世芳和曹變蛟二人輪番帶隊打擊,原流賊闖將李自成部已被他們有意識的逐往了安西四鎮的方向,曹、羅二人則是輪番率隊壓迫,逼迫其殘部一千余騎繼續西行。

曹文昭率部沿著這條古絲綢之路,跟隨在曹、羅二人身後,每隔百裏便在適宜開墾的地方修建簡易城池,然後再從後方將原先的邊軍及家眷遷移過來,用這種舉措為前方的騎兵提供後勤保障。

大西北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這種築城移民的工作進展極其緩慢。

一年多來,曹文昭也只是率部西進了五百余裏,構築大小城池五座、遷移人口十余萬、開墾荒地幾萬畝而已。

有鑒於這種狀況,朱由檢已讓兵部和五軍都督府下令,曹文昭部暫停西進的行動,消化已有的成果後待時而動。

朱由檢已經要求曹文昭,在築城時不要依據內地那種大城高墻的方式建造城市,要以所肯荒地周邊建村為主,村裏的墻以防野獸和風沙侵襲為目的,不必起的太高。

在火器時代即將全面來臨的將來,城墻再高也擋不住炮火的轟擊,所以沒必要再去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構築這種即將被淘汰的建築。

曹變蛟和羅芳二人所部,在將李自成部以及屯墾地周邊馬匪驅逐清理幹凈後,便要回返修整歇息,養精蓄銳後在根據情況,將手下兵馬分成兩隊,攜帶補給輪番西向掃蕩。

這是西北方面明軍目前的動向和安排。

北面的鎮北將軍、歸化總兵馬祥麟部會有三名學過外科手術的郎中進駐,身份也會轉為軍醫。

崇禎十二年二月時,經過長達半年歸家修整後,除了未放長假的西北三軍外,大明其余官軍都已經回返了各自所部。

馬祥麟部七千騎兵、三千步卒在聚齊之後隨即展開了嚴格的訓練,月余之後,將士們的軍心士氣都已迅速回升,並且在半月前接到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指令後,全軍向北開拔而去。

收回歸化城的難度不會很大,銳氣和膽氣盡喪的蒙古諸部,精銳大多喪生於滅清之戰中,逃回去的既無實力也無膽量敢正面抗擊大股明軍。

朝廷給馬祥麟下達的將令中也有提到,要求他接受蒙古各部投降,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將實力較強的部落打散回遷至原邊墻一帶放牧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