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

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日辰時,屯於松山城西南十裏地勇衛營車營上百輛偏廂車開始向北移營,車營的兩側各有京營五千人方陣遮護側翼。

駐紮在錦州城西門外十裏的兩藍旗五千人眼見明軍勢大,在將消息快速通傳大營並得到指令後開始向北撤退,明軍在小半個時辰後抵達原先清軍營地,錦州西門外圍終於重歸明軍手中。

緊接著,封閉了兩個多月的錦州城西門突然從裏面打開,數千名城裏的青壯在守軍的吆喝指揮下,帶著鐵鍁麻包簸箕等器具從城裏分批而出,開始填埋城門外的數道溝壕。

隨後,錦州北門也是緩緩開啟,從南門進入城內然後穿城而過的數個勇衛營步卒方陣,在各自上官的帶領下從城內次第而出,向兩翼迅速擴展開來,在小半個時辰內,於城外三裏的地方擺出了左右各五千人的大方陣。

負責監視北門的蒙古騎兵在五裏處的壕溝外遠遠看著明軍的動向,數名騎士撥馬向大營馳去。

隨後的畫面與西門外一樣,數千名城內青壯從城內湧出,目的依舊是填埋五裏處的數道溝壕。

在得到明軍大舉出動的消息後,皇太極立刻吩咐吹號聚將,沒過多時,滿蒙漢各旗旗主全部到達皇太極的大帳外。

“探馬先後來報,明軍自松山城外大營出動大兵,已解錦州西、北之困,朕估計此為明軍欲與我決戰之先兆!”

禦座上的皇太極環視帳下諸人後,簡單明了的說出了自己的判斷,包括濟爾哈朗、多爾袞、嶽托等在內的眾人都是神情嚴肅的凝神靜聽。

“此戰可謂關乎到我大清國運之關鍵一戰,各旗需拋卻私心,以全力迎戰,打出我八旗威風,重創明軍,使其止步於松錦一線,無力再向盛京進發!

鄭親王聽令!”

皇太極目視濟爾哈朗肅聲道。

“奴才在!”

濟爾哈朗上前一步拱手大聲回應道。

“你親率兩藍旗護軍列陣於錦州正面東向,迎擊明軍右翼人馬,如若教明人破陣,朕定斬不饒!”

“奴才領旨!”

濟爾哈朗打了個千之後起身退回。

“嶽托、阿巴泰聽令!”

“奴才在!”

“你二人率兩紅旗護軍列陣於西面,迎擊明人左翼!非接朕之旨意,後退者斬!”

“奴才領旨!”

嶽托、阿巴泰施禮後退回。

“睿親王,武英貝勒聽令!”

“奴才在!”

“你二人率兩白旗於中軍陣後列陣,隨時側應左右兩翼!”

“奴才領旨!”

現在已經到了大清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多爾袞和阿濟格也不敢有絲毫怠慢,神情莊重的施禮領旨退回。

由於此前在寧遠城的大戰中,兩白旗損失最為慘重,所以皇太極讓兩白旗充作了後備隊,也算是一種照顧之舉,多爾袞和阿濟格自是心中有數。

“三順王聽令!”

“奴才在!”

孔友德等人趕緊上前施禮聽令。

“你三人將所有火炮集於中路,力求轟開明軍正面,朕親率兩黃旗與炮陣之後,尋機上前搏殺!”

“奴才領旨!”

孔友德三人施禮後退回。

“蒙八旗馬隊分作兩隊,遮護我大軍兩翼,並伺機沖陣破敵,若因懼敵貽誤戰機,朕絕不相饒!”

“奴才等領旨!”

蒙八旗的格日楞、蘇巴音、阿斯楞施禮後接旨退回。

“自太祖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反明至今,我大清與明軍交手敗績甚少!明人善戰者唯其火器新軍及戰車營,余者皆不足慮!不出意料的話,明軍會將新軍及車營排於中路,朕自會令兩黃旗與之纏戰,你等則趁機擊破其兩翼薄弱,到時再率軍側擊其中軍,如此,則我軍必勝!迎戰吧!”

皇太極銳利地目光環視帳內眾人,語帶金石之音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就在十余萬清軍紛紛出營,在認旗的引領下開往各自的陣地時,松山城外也是旌旗招展,領到各自任務的各部明軍也開始向錦州城北面進發。

松山到錦州的官道上已經成了一條火紅色的河流,無數身穿紅色棉甲、頭盔上飄揚著紅纓的明軍士卒邁著整齊的步伐,跟在上官的認旗後面大步向北行進。

自努爾哈赤建後金、皇太極創建大清的十余年來,這是明軍最大規模的一次北進行動,總人數與各種裝備遠遠超過了當年的薩爾滸和渾河之戰時的明軍。

而對面的清軍也幾乎是傾巢出動,兩支當世規模最大的軍隊即將展開一場硬碰硬的較量,這場戰役的結果將決定整個遼地的歸屬,以及明清兩國的前途和命運。

兩軍總計近三十萬人馬,單是排兵布陣便已消耗了數個時辰的時間,尤其是采取攻勢的明軍,還要從距離錦州二十裏的松山趕到錦州城北面,這樣的話時間用去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