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

“舉銃!”

面對著排山倒海般席卷而來的大隊清軍騎兵,第一陣的明軍銃手營官用盡最大氣力大聲吼道,身邊的親兵鼓著腮幫子吹響喇叭。

短促尖利的喇叭聲穿透如同千面戰鼓一同擂響般的馬踏大地發出的悶雷聲,使得眾多面色蒼白的銃手們精神為之一振,士卒們按照平時操演時的步驟吹旺已經點燃的火繩,之後紛紛翻下火銃,一千八百個黑黝黝的洞口指向了前方。

數千支馬蹄交替敲擊下,升騰而起的大股塵煙彌漫開來,厚實的大地也發出了輕微的抖動。

馬背上的清軍騎兵一手持韁,一手緊握馬刀,上半身縮在馬首之後,以減少被銃子直接命中的危險。

“射!”

站在前排最右側的營官赤臉嗔目一聲大吼,舉起的右手順勢朝下狠狠一劈,短促高亢地喇叭聲再次響起。

一陣噼裏啪啦爆豆般的聲音被淹沒在了如雷般的蹄聲中,前排半跪姿態的六百杆火銃率先擊發,大片白色的硝煙緩緩升起。

緊接著,第二排彎腰躬身的銃手也打響了手中的火銃,隨後前兩排射擊完畢的銃手迅速彎腰分別向兩側移動,準備撤到第二個銃手方陣的背後,再次完成火銃的清理和裝填。

第三排銃手全體射完後,同樣貓著腰向兩側疾走,他們十步後的第二陣已經擺好了三段擊的姿態,只待前面的士卒閃開空档後立刻進行射擊。

此時明軍陣前三十至四十步的範圍內已變成了地獄一般。

明軍銃手的第一輪射擊,除了幾十杆火銃啞火之外,其余的一千七百余顆鉛彈將三百余名清軍騎兵射翻倒地,戰馬和清軍的屍體遍布,大股的鮮血浸透了土地,使得整片區域變得如同被雨水淋過一樣的泥濘不堪。

後面疾奔而至的清軍騎兵不得不或是提韁縱馬越過、或是控韁向一側閃避前面的障礙物,這就讓整個騎兵大隊沖鋒的氣勢消失的無影無蹤。

趁著這個短暫的空档,第一陣的銃手們迅速撤到了第二陣後面。

銃手們紛紛將用龍頭夾起的火繩掐滅,摸出用搠杖清理銃膛中殘留的火藥,再拿出定裝紙殼藥包用牙咬開,撒一點在引火池中,然後將火藥包連同鉛子塞入銃口,用搠杖頂到底部搗實,最後從腰間挎包中摸出一個厚實棉布包裹著的銅質小瓶子,拔開塞子,用嘴吹燃裏面的悶燃的火媒後引燃火繩,收起瓶子再將火繩用龍頭夾住,第二次發射這才準備完畢。

就在銃手們全神貫注做著一系列動作的時候,第二陣的三排銃手已經射擊完畢,第一陣的銃手在上官的喝令下開始整隊,數十息之後射擊方陣再次成型,然後在喇叭聲的催促下舉銃對準前方。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但那聲尖利的喇叭聲並未響起,整個戰場突然變得安靜異常,只有漸行漸遠的馬蹄聲給沉寂的戰場帶來了一絲生機。

一陣微弱的南風吹過,彌漫在銃手們眼前的硝煙很快消散一空,映入眼簾的是遍地的戰馬和清軍的屍體。

放眼望去,兩側的清軍弓手和步卒已然撤回本陣,數百騎清軍馬隊已經從兩側打馬回奔,還有數十名從戰馬屍體下爬出來的清軍士卒步履艱難的向北而行。

明軍的兩輪共三千余顆鉛彈組成的火網,造成了六百余名清軍的死傷。

這六百余人的死傷,除了被銃彈直接命中的以外,很多是因坐騎被射殺後從馬上跌落,被後面沖鋒的戰馬踩死踩傷的,或者摔下戰馬後折斷脖頸造成的。

周遇吉並未下令刀盾手上前搜索戰場、收割人頭。

在這種慘烈的場景下,即使還有不少清軍受傷未死,那也已經是些累贅了。不如暫時留下他們的性命,讓清軍把他們搜尋回去,這樣對清軍的士氣也是一種影響和打擊。

阿巴泰臉上一片木然之色。

一直坐在馬上的他把剛才發生的一幕全都看在了眼中。

崇禎九年時,他曾經跟隨阿濟格在昌平遭遇過相似的一幕。

在他的印象裏,如果沒有大炮的掩護,單單是明軍銃手並沒有如此的可怕。

只要能捱過火銃的連續射擊,在明軍來不及更換彈藥的情形下,銃手只有被八旗士卒屠殺的份兒。

但是剛才短暫而慘烈的一仗讓他的想想徹底破滅。

明軍這種陣型比從前那種一排一排的輪換射擊要更加先進,持續不斷地火力輸出下,沒有任何生命能夠存活下來。

除非是用人命去填。

可是八旗自身有限的兵力很難去以命換命的與明軍搏殺,哪怕一個換十個都不值得。

明國有億萬人口,死傷再多也能征召到無數的士卒出戰,而整個建州只有兩百萬左右的人口,能征善戰的八旗士卒更是只有區區不到八萬人,可以說是死一個少一個,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