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2/2頁)

他上任鳳陽前,專門找在朝為官的同年了解過這裏的情況,並從官方的各種能利用的渠道打聽關於鳳陽的消息,綜合各種信息之後,陳奇瑜得出一個結論:鳳陽是個窮地方,崇禎八年流賊焚燒皇陵後,這裏更成了個火爐。

鳳陽土地貧瘠,在江北各府中列於下下等,十年九荒;一遇災荒,百姓就習慣了拖家帶口外出逃荒,有人開玩笑說,南京城裏十個乞丐有九個是鳳陽的,這話雖然誇張,但鳳陽人逃荒乞活已成為一種風俗。

人口的大量流失,但每年應繳的賦稅並沒有減少,連年累積下來數目驚人,官府卻是催征不斷,這些賦稅就落在了還留在本地的百姓身上,留守的百姓交不起了,只能逃亡,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崇禎四年南京禮部侍郎錢士升在奉命祭告皇陵後,向崇禎報告了鳳陽的衰敗景象:土地多荒,廬舍寥落,岡陵灌莽,一望蕭然。他在奏本中希望崇禎能夠給鳳陽減負免征,崇禎當時正忙得焦頭爛額,哪有心思顧及一府之地的好壞,直接就把錢士升的奏本留中不發。

陳奇瑜到任後,在對鳳陽的情況大致了解後,與鳳陽知府李啟梅、巡按禦史陳良謨一起,召集當地富豪士紳與會,商討如何振興鳳陽之計,並言明已向朝廷上奏,請求減免鳳陽賦稅;當務之急便是趁冬季農閑時節,興修水利,開荒拓地,收購耕牛騾馬等牲畜,爭取明年夏收能有個好的收成;但官府無錢,還請諸位士紳慷慨解囊,共度時艱;捐獻錢糧多者,巡撫衙門會向朝廷上本,給捐資者國子監監生的名額,以示表彰。

與會的士紳不是致仕回家的朝官,就是家中有人在朝為官的家族,鳳陽雖然是個窮地方,但這些人依舊通過各種手段謀得了不小的財富,利用天災人禍之時,百姓為了活命,強迫百姓賤賣田地是士紳們慣用的手段,然後再將田地佃租給原來的主人,每畝收取十七的田租,致使鳳陽所有的耕地,十之七八集中在了這些人手裏。

至於被召集來的富商,也都與官場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上至各級主官,下至書吏衙役,都被他們的銀子喂得飽飽的,可以說在鳳陽這個地方,他們誰都不怕,巡撫大人又如何?不管巡撫有何指派,還不得靠下面的各色人等具體實施?如果巡撫的指令損害了大夥的利益,用最常用的拖字訣就能讓大人焦頭爛額,最後只能妥協了事。

但巡撫大人今日只是勸募,這也是歷任新官必有的一個過場,大夥總要給大人一個面子,於是在一位四品致仕士紳的帶領下,大家你五百,我三百的各自說出自己要捐輸的數目,最後共募得白銀三千兩,糧食八百石,這已經是看在陳奇瑜昔日做過五省總督的面子上能給出的最大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