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殿下息怒!”

見沈玉耀似乎有些生氣了,兩位大臣連忙告罪,但他們並不打算就這麽放棄說服沈玉耀,丟棄草原的計劃。

“殿下,即便人手足夠,糧食足夠,這偌大草原到了我大莊後,依舊會水土不服,不說其他,草原部族難道真的會安安分分的呆在我大莊嗎?雖說草原之上沒有國家的概念,但他們同樣不會甘願做亡國滅種之人。”

草原只有部族,沒有國家,所謂的王庭也不過是效仿中原的產物,本質上並非血統論,而是與動物一般的勝者為王。

蔡有志認為,即便如此,草原部族依舊不會心甘情願的融入大莊。

而且恐怕,屆時邊關的人也不會接受草原那群蠻族成為同胞。

多民族本身就需要一個融合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注定是極為漫長的。

但不能因噎廢食,沈玉耀看著蔡有志和費有道,念及兩人提出此事並非出於私心,緩和了表情和語氣。

“二位乃是朝廷的肱股之臣,應當明白一個道理,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若是不踏出一步,往後千年行路,難道要後人為我們踏出嗎?”

沈玉耀自從開始執掌朝政後,就覺得自己變了,她開始思考一些從前絕對不會想的事情了。

有時候她還會暢想未來以後,會想著能做些什麽,而她又會給後人留下什麽。

她不希望留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也不希望讓後人提起她,稱呼她為無能之君。

當人提及時間跨度很長的事物時,都會帶給人一種曠世之感,時間賦予的沉重感會重重壓在人心之上。

就好像現在,沈玉耀詢問蔡有志和費有道,今日不踏出一步,難道讓後人去走嗎?

蔡有志和費有道心中大為震撼,他們自己都說不清為什麽會震撼,只是突然覺得肩上沉甸甸的,背上了一種看不清說不明的責任感,逼迫他們必須往前。

“殿下說的極是,確實不能讓後人小瞧我們這些先人。只是草原的部族想要融入大莊,真的是極為困難啊。”

“草原而今還不算直接打下,草原上的王還存在,只有他心甘情願俯首稱臣,並且草原上再無二音時,我們才需要考慮下一步。”沈玉耀知道蔡有志和費有道是走一步看一百步的性子,但是沒必要。

第一步還沒踏出去,就擔心一百步後掉坑,那幹脆繞路而行算了?

可惜繞路之後,會有更大的坑。

沈玉耀深知不管不顧草原的下場會有多慘烈,她曾經閱讀過的歷史,用不止一個朝代告訴她被外族入侵會是什麽下場。

既然如此,何不主動出擊?

“臣等謹遵殿下吩咐!”

蔡有志和費有道覺得沈玉耀說的很有道理,故而行禮,聽了沈玉耀的話。

至於他們什麽時候才能反應過來,自己被沈玉耀給忽悠了,那要看他們什麽時候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草原會成為大莊一部分這件事。

蔡有志和費有道好歹是尚書,腦子挺好使的,出了紫微宮,兩人對視一眼,就回過神來了。

隨後就是不約而同的感覺有些尷尬。

他們明明是來找沈玉耀,勸沈玉耀別將草原劃分到大莊版圖之上的,結果完全被忽悠瘸了,順著沈玉耀的思路,就去思考如何安排草原部族了。

現在相視一眼,都覺得自己和對方有些可笑。

“殿下不同常人啊,你我既然食君之祿,自然該忠君之事,殿下想要如何做,我們就如何做便是。”

最後蔡有志說了兩句寬慰人心的話,勸自己和同僚都想開點。

費有道倒是很想想開,可是他做不到啊!

他皺著一張老臉,只覺得自從他升官之後,日子過的還不如以前呢。

“早知做尚書如此辛苦,不如當時自謙退讓,讓郭百靈來做這尚書之位了!”

費有道一想到開恩科,重新分布草原之上的地盤,然後安排合適的官員等等繁瑣之事,他就很想直接致仕回老家養老。

“誒,費尚書何必妄自菲薄,若真是讓郭侍郎做這些,可能也無法做好,還是得費尚書來。”

蔡有志說話從來不會思考得不得罪人,聽費有道的話,比較會說話的肯定是會避開這個話題不談。

畢竟一個是吏部尚書,一個是吏部侍郎,評論他們二人的能力,一般人沒資格。

但是蔡有志就直言,費有道比郭百靈強得多,要是讓郭百靈負責草原之事,他絕對做不好。

費有道其實說出話來就後悔了,他可能是被沈玉耀安排下來的沉重任務給弄蒙了,這才說了不該說的話。

還跟蔡有志說。

好在蔡有志認為他能力強,沒有當面給他難堪。

但是這話要是傳出去,他多半會被人議論一句,對郭侍郎有意見。

真是禍從口出,怎麽不知道說話注意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