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破產三策vs拖字決

高效率決策的政府,也意味著遇到問題的時候,碰撞起來更激烈。圍繞著擺脫財政的問題,各方展開了激烈爭吵。

目前財政拿出的解決問題方案:

“政府破產!”

“發行紙幣!”

“加稅!”

三套充滿爭議性的方案放在一起,一下子成了各界關注的焦點。就連此前提議的增加王國直轄領,都被壓了下去。

嘴炮黨們,已經問候了財政部上下所有官員,把他們拿出的解決方案噴的一文不值。

不過這沒有任何意義,嘴強王者在王國政府中沒有話語權。作為一家務實型政府,想要反對:請拿出更好的方案來。

沒有更好的辦法,那就只能三選一。哪怕明知道每一套方案都有坑,也只能硬著頭皮往裏面跳。

有計劃的采取行動,總好過王國政府直接被拖著破產。最起碼主動破產,還能夠提前處理賬目,轉移政府名下的財產,不至於真進行破產清算。

莫西公國就是例子,一份假貸款,把名下的直轄領、房產地皮都抵押了出去,破產清算時政府賬面上一個銅板都剩下。

阿爾法王國的情況差不多,財政雖然虧空的厲害,政府依舊有不少財產。

直轄的大城市、分布在各地的礦山,以及一些官方專營的產業,這些東西加在一起,也是價值不菲。

真要是全部打包出售,就算是填不上財政窟窿,也能夠解決眼下的危機。

只是這種敗家子行為,誰也不敢提議。還沒到王朝末年呢!

各方爭議的時候,都默契的忽略了這些產業。即便是有人提起,也只是建議把一些虧損產業的經營權賣給個人。

作為王國的決策者之一,征詢意見稿很快到了哈德遜手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支持、不反對”,就是他的立場。

任何一個國家年連征戰,財政都會出現問題。如果民間有錢,還可以想辦法從金融市場籌錢。

可是阿爾法王國上上下下都窮啊!

想要向民間融資,也得先要大家兜裏有錢才行。據哈德遜所知,把王國所有的商業銀行綁在一起,存款數額都不到王國債務總額的一半。

各地的商業銀行,能夠向政府提供四千萬金幣的低息貸款,已經是非常支持王國政府了。

想想就是眼淚,作為王國最大的商業銀行,近東開發銀行也是王國政府最大的債主。

戰爭爆發後,光近東開發銀行一家,就向王國政府發放了兩千多萬金幣的貸款。

本該是自己一個薅的羊毛,為了做出表率證明和王國共進退,只能讓王國政府進來一起薅。

當然,這筆貸款是有抵押的。

近東地區剛發現的魔晶礦、金礦,被王國政府一股腦的抵押給了近東開發銀行,就連新占領區的礦產,也被政府提前抵押了。

相當於另類的空手套白狼,必須要全面贏得戰爭,這些抵押才能夠生效。

各地的區域性商業銀行,在發放貸款的時候,也或多或少的收到了一些抵押品。

肯定不能和近東開發銀行比,因為無論是王國政府,還是哈德遜這位銀行主人,都不知道抵押品值多少錢。

在外界看來,這種抵押主要是做給銀行股東們看的。因為近東開發銀行的那幫投資人,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了強烈不滿。

幸好戰爭終歸是贏了,不然圍繞著銀行管理權,還得展開一輪龍爭虎鬥。

盡可能的維系股東關系,不光是哈德遜良心發現,而是利益需要。

大家敢玩兒跨國投資,自然也是有倚仗的,近東開發銀行中沒有任何一名股東是軟柿子。

當初能夠爽快掏錢,除了被商業模式吸引外,還有約定的保本回撤模式。

沒錢就拿魔法藥劑抵扣,頂著大陸第一魔法藥劑師的名頭,所有的哈氏魔法藥劑都是硬通貨。

最近這些年,股東們雖然在投資上只賺到了市值增長的紙面財富,但私底下靠倒賣魔法藥劑,卻收獲了真金白銀和人情。

以至於投資人對哈德遜是又愛又恨!

唯恐他任性經營,哪一天近東開發銀行運營出現問題,又要讓他們這些股東注資。

沒有辦法,被套牢的投資人,就是這麽苦逼。

壓注的籌碼太多,現在放棄沉沒成本太高了。

畢竟,近東開發銀行看起來,依舊屬於優質資產。

其他商業銀行因為管理混亂,風控體系不完善壞賬一大堆,近東開發銀行的壞賬率卻非常低。

……

“公爵,財政大臣弗蘭西斯伯爵來訪!”

收到這個消息,哈德遜眉頭一皺。財政部目前麻煩纏身,這位不請自來,可不是什麽好事。

“請!”

來者是客,都是主宰王國命運的決策人,低頭不見擡頭見,面子還是要給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