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今日之仇

史書太廣,足以讓古往今來的聖賢都不過寥寥幾筆。

史書太短,裝不下一個人波瀾壯闊的一生。

啟志帝駕崩的消息,終究傳了出去。

夏朝的第三位皇帝,在位時間長達七十三年之久的啟志帝,就此永別了他深深紮根,且為之奉獻一生的國度。

他在位之際,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法家在他的手中徹底成長為參天大樹,讓法理二字,深入到了夏朝百姓每個人的心中。

如果說承平帝承接住了夏朝的強盛與繁華,那啟志帝便是將繁華又推上一層樓的人。

他的存在,讓夏朝的強盛有了更多的保證,更穩妥的方式運轉下去。

天下很大,啟志帝從未出過國門。

天下很小,足以讓四方國度,爭相俯首,萬國來朝!

夏朝的名諱在他繼位的這些年裏,遠遠的傳播出去,即使是相隔萬裏之遙的遊子,仍可因自己是夏朝人而深感自豪。

他的一生,在最後的歲月中,發生過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

遺憾的是,他已經沒有了那個時間去處理完全。

但這絕不能怪他。

從帝王的角度說來,他已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極限。

甚至不惜自辱,以此希冀喚起子民對於夏朝的情感。

這已是他所能做到,最簡單也最困難的一件事。

這位繼位七十三年年之久的夏皇啊,當他駕崩的消息自夏朝傳出,千家萬戶的百姓家中,都傳出了嚎啕大哭的聲音。

懵懂的幼兒不明所以,反倒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哭的撕心裂肺,猶如天崩。

夏朝皇都寬廣的街道上,不知何時出現了一群又一群披麻戴孝的百姓,他們簇擁在街道上,目光看著夏朝皇宮所在的方向,哭喊聲猶如浪潮翻湧。

在位七十三年……七十三年。

說來不過寥寥幾字而已,可在這個時代,能夠活的了這麽久的人,又能有多少個呢?

人生七十古來稀!

便是強盛如同夏朝,子民如今的平均壽命,大抵也只是在五十余歲。

也就是說,如今絕大多數的夏朝人,在他們剛剛出生之時,便已是啟志帝在位。

甚至這其中還要包含他們的父母、長輩——而他們的父母長輩可能同樣如此!

毫不誇張的說,啟志帝最少徹底貫穿了一代夏朝人的一生,乃至更久!

在這個時代,在這個皇權尚且顯得無比尊崇的時代之中,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

很多人發自內心的認為,這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夏皇就是啟志帝,啟志帝就是夏皇。

日復一日,如同太陽落下了還會升起那樣,是畢生的真理。

然而在有生之年,這一則足以讓許多人感受到信念崩塌般的事情,終究發生了,並不因人的意志而轉移。

顧家小院中,門扉洞開著。

鄭非目光怔怔的看著外面街道上一個個如喪考妣的人流,灰色的眼瞳中,帶著些許思索。

“有朝一日,我死之時,會有這麽多人來為我哀悼麽?”

鄭非忽然忍不住想。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間,死有何懼之呢?

他從來不是怕死的人。

只是就算死,也應當死的有價值。

如墨子之怒,如夏皇駕崩那樣,讓千千萬萬人為他感到悲傷。

如此,方才不枉白來世上一遭。

可惜的是,那般的人傑,終歸是少數。

絕大多數人,壽終正寢之時,能有親人子女留下幾滴悲傷的淚水便已殊為不易。

若能讓左鄰右舍痛哭失聲,便算是一方豪傑,名留鄉裏。

而能夠讓天下同悲者,有幾個呢?

他不由得回想起那日啟志帝對他說過的話。

他……真的能夠成為夏朝的守護者麽?

如同墨子,如同荀子,如同商子那樣。

還是以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烙印在夏朝?

無論如何,他都會為此而努力。

沒有為什麽,只因這裏是生他、養他的國度,只因在這裏,他、他的祖輩得以生息。

……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痛哭失聲者不知幾何。

偶爾還會悲傷過度的老者,直接痛哭到昏厥過去。

墨鋒站在人群之中,傾聽著四方傳來的各種聲音,恍如一塊礁石。

仔細算算,來到夏朝也有好幾年了。

他並未如韋傳名希望的那樣,直接找夏朝皇庭投奔。

而是獨自一人行走在夏朝,用雙目,用心靈去注視著這個墨家的起源之地。

強大、繁華、自信。

天地劇變之下,外面的世道已是國將不國,家已無家,夏朝卻是安然世外,遺世獨立,仿佛存在於另一片時空之中。

當初災難所留下的痕跡已經被一個個夏朝子民用雙手抹去,新的住宅與道路被重新修建而起,一切煥然一新,唯有繁盛一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