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夏朝可否,一統天下?

帶著濃郁生機的微弱綠芒在手中流轉,滋潤著那已經瀕臨死亡的軀殼。

久違的舒適感湧現而起,啟志帝的精神振奮起來,他掙紮著,從床榻上坐起,努力的挺直腰杆,看著面前這位容顏不老的前輩。

“顧先生……”

千言萬語,到了此時,反倒是不知該說些什麽。

“您來看我啦?”

啟志帝反手握住顧擔的手掌,似是生怕他就此消失不見。

“嗯。”

顧擔輕輕點了點頭,那張俊逸而年輕的面容上,看不出太多的表情,有的只是一種歷經世事之後的平淡。

相似卻又不同的一幕,他已經歷過不止一次。

矯情的話早已說不出口,歲月之中,他已學會應有的沉默。

天理循環,生老病死。

王侯將相也好,聖人賢人也罷,便是路邊的雜草,亦是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輪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長生路上,此番風景,他已歷經太多。

一時之間,兩人都沒有再說話。

一人已至暮時,身衰魂弱;一人正值青春,器宇軒昂。

老者的目光之中,滿是憧憬與艷慕。

已是夏朝一百五十九年啦。

夏朝的第三位夏皇,也將要落下帷幕。

可這位夏朝的守護神,仍舊一如往昔,怎不讓人拍案驚奇,艷慕無比。

或許……或許眼前這位存在,真的是某位化神天君,神遊至此的一縷神魂吧?

天地不折其壽,百代亦是等閑。

於人間處,體悟世事流轉,光陰變幻的無上大道。

潮起潮落間,幾人留名,幾人振臂,都不過是對方眼中的一隅風景。

他們這些凡夫俗子啊,能有幸與其交會片刻,便已是此生之幸事。

“顧先生,您……是不會老的麽?”

在片刻的靜謐之中,啟志帝問道。

凝視著那雙蒼老而又顯得有幾分渾濁的眼眸,顧擔輕輕搖了搖頭,說道:“會的,人怎麽可能不老呢?天地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啊……”

啟志帝吃驚的微微睜大雙目,隨即輕輕嘆息一聲。

不知究竟是在惋惜,還是在慶幸。

“連顧先生都會老啊。”

啟志帝有些黯然,恢復了幾分力量的拳頭不由自主的握緊,有些不甘的說道:“我不願老,卻不得不服老。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做,還有很多的目標沒有完成,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啟志帝痛苦的低下頭,滿是不甘與無奈,“可我的身體,已經不足以支撐了。”

顧擔沒有說話,唯有手中微弱的綠芒,持之以恒的緩緩滋潤著眼前這具行將就木的身體。

世上有多少人能夠安然面對死亡呢?

如莊生那般灑脫的人,千萬人都不見得能出一個。

時光時光,時至皆光。

壽到盡時,便意味著要與一切東西說再見。

宏圖霸業也好,理想信念也罷,親朋故友亦然,離世之後,一切悉數奉還。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或許正是因此,才會有很多人篤信來世,認為人死之後尚有新的地方換一種方式繼續生活下去,沒有徹底斬斷自己與世界的聯系。

顧擔保持沉默,並不說安慰的話。

只是用平靜的目光,注視著面前的老者,傾聽著他的言語。

“再給我一百年……五十年,哪怕是十年都好,或許我便有機會,見一見夏朝新的風貌,親眼見到新的時代。”

啟志帝很是悵恨的說道:“我終究無法帶領夏朝,開辟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直到這個時候,顧擔方才開口,將其打斷,說道:“不要有功畢於一役的想法,世上難求盡善盡美之事,能做到力所能及的極限,便已相當不易。”

縱是長生,仍有遺憾。

世上哪裏來得了兩全其美之事呢?

在有限的時間裏,爆發出自身全部的能量,才是普通人的生存之道。

相對而言,啟志帝的一生已經足夠精彩。

起碼在這方面他遠比王莽、承平帝要幸運的多,他在夏朝繁盛到凡俗極致之前,看到了新的未來。

且因此抱有雄心壯志。

究竟是一無所知,安穩老去為好;還是得見未來,不甘而終為上,恐怕並不好說。

心中的那份不甘心,終究只能留待後人去潑墨揮毫。

“恨不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啟志帝滿是辛酸的說道。

他還沒有活夠,他還不願去死。

只是,時不我待。

顧擔平靜的聽著,不再繼續寬慰。

等到啟志帝自身的情緒緩緩平息之後,他臉上的不甘與憤懣才逐漸收斂起來——也只有在顧先生的面前,他才能如小孩子一樣,敘說心中的不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