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穩妥為上

對於啟志帝的請求,顧擔也表示無可奈何。

他並沒有辦法捏出來人造靈根,那起碼也得是化神修士的領域。

除此之外唯一的“捷徑”,便是通過內息術來孕養,耗時萬載有余之後,就能夠得到不下於天靈根級別的修行天賦啦!

聽起來很是美好,奈何能活萬載有余的,最低也得是個化神修士吧?

而且根據白蓮尊者遺留的記憶來看,就算是化神修士也不見得能夠活萬載有余,修行越是往上,越能發現這條路中數不盡的坎坷,修士也有自己的煩惱在身。

夏朝一百四十三年。

大祈、大青等國數次請求夏朝施以援手。

自天地大變之後,各國損傷慘重,何止是傷筋動骨,簡直是滅頂之災!

像夏朝這樣能夠以極快速度恢復過來,甚至第二年就可以災後重建的國度才是真正的異類,找遍周邊任何一個國度,都找不出第二個。

大災之後必有大難。

如果百姓沒有領頭人,心中也沒有信仰,對一個國家本身的認同度也不高,一旦失去了朝廷的聯系與管束,外加上缺衣少食……那將不可避免的滑入深淵。

很不幸,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

而且絕不是發生在某一地,某一國,除了夏朝之外,所有夏朝能夠收到消息的國度,不約而同的陷入了內亂之中,朝廷近乎癱瘓,起義軍一波接著一波,造反的人比比皆是。

就連夏朝的商人都很少有人遠行,足以見得事態的嚴重性。

這一次徹底殺紅眼的人,可不會再管那麽多。

和平時期夏朝的震懾力無與倫比,混亂之時人命不由己,一處地盤上甚至能匯聚出四五波的人馬來,誰知道是誰殺的?

各國內部不能說是烽煙四起吧,只能說是支離破碎。

而夏朝在做什麽呢?

夏朝在作壁上觀。

啟志帝給予了他們一些形式上的援助,但並沒有派什麽人手。

開玩笑,他國之人的命算命,夏朝百姓的命就不算了?

天地劇變之下,夏朝也並不好過,哪裏抽得出閑心關注他國事務,必須先安置本國百姓,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傻子才幹。

人有親疏遠近,國民亦是如此。

鄰居要餓死了是不假,可自家人都還沒吃飽呢,哪裏有那麽多的善心可發?

當皇帝又不是當聖人,給口湯意思意思也就得了。

不過,啟志帝也不是真的沒有任何的反應。

早已有人做好了準備,陳兵邊境。

夏朝可以不打,但不能等到對方打上門來的時候,說自己沒有準備好。

讓啟志帝很是遺憾的是,他分明已經做好了準備,卻遲遲沒人過來挑釁夏朝,或者說想從夏朝這裏搶點糧食。

準確的說,小規模的幾十個人的那種還是有的,但正經的軍隊是一個也沒有。

不過,若想發動戰爭,別說是幾十個人,便是一具屍體都已經足夠了。

夏朝一百四十五年。

啟志帝又來到了顧家小院之中。

這一次他身著龍袍,頭戴冠冕,顯得分外正式。

“顧先生,如今大祈皇都已經被圍,其國君派人冒死送來一封書信。”

啟志帝將書信遞給顧擔。

顧擔掃了一眼。

信上的內容其實並不復雜,無非是說大祈已到了危在旦夕之時,懇請夏朝出手相助,若夏朝肯施以援手,大祈願為夏朝屬國,自稱臣子,每年上貢雲雲……

說是求助,實則乃是俯首稱臣。

看來大祈是最先頂不住的那個。

將書信對折,顧擔將其放在了面前的石桌上,問道:“你是什麽想法?”

“大祈確實危在旦夕,若夏朝不出手,大祈皇室敗局已定,已無半分輾轉的余地。”

啟志帝並未直接回答問題,反而說道:“其余等國的情況也差不多,無非是能否多撐兩年的關系而已。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夏朝也已經恢復了過來,若真要施以援手,也不是不行。

當然,這一切還是要看顧先生的意思。”

若真能讓他決斷的話,恐怕早幾年他便按捺不住,直接兵鋒所向盡為夏朝國土了。

畢竟這麽好的機會,一旦錯過未免也太過可惜了一些。

不過等一等也沒什麽不好的,起碼現在沒有廢夏朝一兵一卒,周圍國度自己就先撐不住了。

夏朝若能這個時候再出手,絕對是事半功倍。

而且理由都已經送到手中了。

你看,這可是大祈皇帝的請援信!

我們夏朝不主動出擊,但既然受人之邀,總沒關系的吧?

再加上戰場之中刀劍無眼,請援的大祈皇帝包括大祈皇室,一不小心被一夥亂軍盡數砍死,是不是也很合理呢?

夏朝的人既然都到了,自然也不可能繼續看著大祈再這麽亂下去,只能勉為其難的駐紮一下……你看,夏朝也很難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