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坐而論道,一場盛會

面對禽厘勝的反問,顧擔一時之間竟有些為他感到辛酸。

墨家不是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

好到帶給夏朝的壓力太大,反而顯得過於激進。

出淤泥而不染固然是一件好事,可一定要水至清,真的好麽?

在戰亂之時監守道義,會顯得大無畏,是衛道者,可在盛世之時還如此,給人的感覺也會大不一樣。

不是墨家變了,而是世道已經變了。

“墨家兼愛,人人皆愛,卻又唯獨不愛自己。主張人無親疏遠近,卻又割舍了自己的家人,為了自己的那一份‘私心’所努力,盡管這份私心是為了世道變得更好,但恐怕也是不符合人性的。”

荀軻終於是開口說道:“人有親疏遠近,父母、家人、親朋、生人……理應是按照關系遠近次序來排列的,如今墨家強行將其混淆,最終致使林凡之死的慘劇發生,如此還不知悔改。若墨師在此,真的會認同你的堅持麽?”

“沒有平等之愛,便有分別之心。層層分別割舍,可以按照不重要、不那麽重要、重要、以及自己最重要來排個序的話,人究竟是人,還是披著人皮的野獸?”

禽厘勝嗤笑一聲,“你還沒有資格來代表墨師勸誡我。”

一番言語,不歡而散。

禽厘勝拂袖而去。

顯然,並不準備讓墨家做出什麽改變。

等他徹底離開之後,王莽輕輕吐了口氣,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眉心,罵道:“茅坑裏的石頭。”

墨家好像天生就不會讓皇帝好過。

亂世如此,盛世亦是如此。

但所幸這裏還有一個和墨丘相交莫逆的人壓著,否則墨家恐怕也得被廟堂的人狠狠的整一整。

“只憑言語,確實少了些說服力。”

顧擔搖了搖頭,有些感慨:“不能因為墨家做的太好,反倒要讓他們自降一些……沒有這個道理,自會讓人不服。想要墨家有所改變,那就必須要讓墨家知道,如今他們的行事,已經不太適合如今的局面了。”

講道義的時候,不應講武力,顧擔也並未想過要取締墨家,只是希望墨家能夠順應局勢的變化做出改變。

一味的秉承如此極端的觀念,等到這一代人老去,下一代人成長接任之後,沒有他的照看,沒有如禽厘勝這樣的領導者,墨家的下場,怕是很慘。

有能力的人不去改變,沒有能力的人不敢改變,墨家真的就要一條道走到黑了。

“既然要招攬各國有實力的醫者來夏朝共同編撰出一本醫書,那不如更加幹脆一些,直接邀請各國才俊一同入夏朝赴會,探討道義,申明主張。”

王莽斟酌之後,又道:“畢竟理不辨不明嘛!不說分一個上下高低,也好看看什麽樣的路會讓國家變得更好,也好借著這個機會,來看一看這些才俊們的斤兩。”

“不錯的想法。”

顧擔點了點頭,算是認同。

……

夏朝二十三年冬,夏朝發布招賢令,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準備編撰出一本匯集所有醫術的大典,以治愈民間百姓之傷病,誠聘各地有才學的醫者前往,乃至貢獻醫書,群策群力,完成這樣一份偉業。

第二件事,則是不止對夏朝如此,對其余諸國亦是如此,除了編撰醫藥大典之外,還誠邀各國有識之士來夏朝講經論道,屆時墨家巨子禽厘勝會親自到場,與眾賢者坐而論道。

這麽多年過去,墨家已經堪稱一家獨大。

這一次誠邀四方賢者來夏朝赴會,亦是墨者做莊。

如果從擴大自身影響力來看,對墨家還真是一件好事。

但也正是因此,無數的矛頭將徹底對準墨家。

換句話說,只要能夠扳倒墨家,哪怕只是在道理上更占上風,是不是足以說明他們的才學和本事,已經超過墨丘了呢?

畢竟墨丘走後,這一任的墨家巨子,可未曾再帶給墨家什麽改變啊!

有野心的人從來都不少,這份邀請,也立刻就將墨家給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其中,林凡之死就成為了砸在湖裏的一塊巨石,雖然尚未直接帶來滔天大浪,可泛起的漣漪也波及了很遠很遠。

原本就在民間頗有紛爭的一件事,也因為這一次坐而論道的消息傳出,變得越發火熱。

這麽多年來,王莽都不曾直接從國家的層面上搞過什麽大場面,深切記得宗明帝的教訓,這還是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調度,且直接涉及到了昔日頗有幾分恩怨的國度。

這一場盛會的時間,被定在了夏朝二十五年,秋收之後。

將近兩年的時間緩沖足夠消息傳遞出去,也給了其余國度的賢者乃至學子趕來,做足準備的余裕,相當具有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