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八章 天家無親情(第2/2頁)

“陛下,息怒啊。”

皇帝這番動靜,看得尤址都害怕,他還趕緊提醒,“大殿下,皇上一貫重視親親之道,大殿下與皇上是親父子,血濃於水,就算犯了錯,皇上也總是會給改過的機會。還是趕緊給皇上認個錯吧。老奴也求求大殿下了。”

載垨嘴唇顫了顫,

他沒有繼續抗爭下去的底氣和勇氣了。

又有人勸,

只能順坡下驢,道:“是兒臣不孝,兒臣有錯,還請父皇息怒,莫要傷了龍體。若是有罪,請父皇責罰便是。”

“你的罪會有人給你議。盛世光景,冤殺這麽多人,真是匪夷所思、聞所未聞,現在事情外面的人都知曉了,你以為他們能放得過你?!放得過朕?!”

朱厚照掐著腰,氣得直喘氣。

載垨哭了起來,“如此,兒臣一人認罪就是。”

他這麽一哭麽,本來是要求些同情,

但朱厚照不是那種人,他反而覺得一個大男人在這裏哭哭唧唧的實在沒出息。

於是厭煩的趕他走,“你回府吧,從今日起哪裏都不要去,閉門思過!至於如何處置,朕會另有旨意給你。”

說完他轉身,不去看他了。

載垨心涼透了,僵直得爬了起來,最後說了一句,“兒臣告退,請父皇保重龍體。”

這也算是他為數不多的一次淚灑乾清宮了。

而他走後,

朱厚照維持不動的姿勢,只微微仰頭看著高高在上的龍椅。

張璁去位,顧人儀上位。

這些清流儒臣上來的第一件事,不是關心貨幣改革到哪一步,而是關心什麽時候把皇長子立為太子。

這樣他們好摘了‘擁立太子’這個功勞。只等老皇上一死,他們就成了新朝的股肱之臣。

所以,

這是朱厚照選擇同意王守仁奏請,詳查載垨冤殺二十余士人之事的第二個理由。

這其實是皇帝與準儲君之間的天然矛盾。

就算載垨沒事,他都要尋他的麻煩立威。否則清流和皇長子一擁而上,朝中官員爭先恐後的拜新碼頭,這個勢一起,要阻止就難了。

而這種格局下,父子之情又怎麽會不為皇權讓位呢?

“尤址。”

“老奴在。”

“陪朕,出去走走,看看紫禁城。”

朱厚照把奏疏直接扔在地上,堅定且迅速的走了出去。

這是他選的路,他不害怕,而且還要瞧得更加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