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老臣落幕

所謂金秋十月,便是漫山遍野,一片金黃。

秋日暖風遍及大江南北,中原大地。

趁著貨幣改革大有進展,皇帝全國下旨要在正德二十二年開春舉行大朝會,共商江山社稷大計!

這項從正德初年就開始堅持的制度雖然歷經變換,但一直沒有被皇帝放棄。

二十余年的堅持所帶來的好處其實體現在方方面面,

例如明朝初年,哪怕是洪武、永樂時期,大明的國庫歲入也就在2900萬石,幾乎不會突破。

但這個數字正是在正德年間飛速上升,達到4000萬石的頂峰。

這當中少不了紅薯的貢獻,但更多的是在水利興修上得不斷投入,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水利工程一直屬於每年大朝會的重點。

這一點,朱厚照有清醒的認識。

如今國庫豐盈,所以大明可以在三千裏外的伊犁屯六萬騎兵,在洶湧波濤的南洋駐軍石塘港,還可以在大漠深處替蒙古人主持部盟會議。

同時讓周尚文、馬榮、朱鳳、韓十二郎等一批將領有用武之地。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次大朝會,農業仍然會被擺在突出位置。

但以棉花為代表的種植園經濟的興起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視,

這屬於新業態。

此外,貨幣改革初見成效在朱厚照的心裏只是開始而遠非結束,接下來他要嘗試在一個前現代的超大規模國家,進行一系列經濟調控的嘗試。

貨幣發行權到了自己手裏,這是權力不錯,但也是一份責任。

如果不能很好的保證國家整體經濟的有效運行,

那麽對不起,再成功的貨幣改革也會迅速失敗。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所以朱厚照要探索建立一套經濟監控體系,其內容會包含一些現代經濟數據的特征,像是物價指數、失業人數、產業榮枯指數等都會納進來。

通過這些客觀數據可以為貨幣發行尋找依據,某種程度上也能抑制後世君主濫發貨幣的沖動,畢竟數字就是數字,不會騙人,國家被你濫發弄的越來越差你看不出來嗎?

這些就是真實的皇帝日常,

改革的成功是好故事的結尾,卻是枯燥現實的開端。

朱厚照考慮再開大朝會的另一個原因是隨著《明約》簽訂、軍區設立、征服日本和召開蒙古部盟會議。

接下來的幾個年頭,大明朝會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迅速擴張。

可以說經過他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大明的戰爭底層邏輯已經被他徹底改變,如今的大明發動的任何一場戰爭,不僅僅是為了皇帝個人的好大喜功,而是有實實在在的利益驅動。

在北方是為了瓦解蒙古人,確保邊疆穩定,

在西邊,是為了開拓西域市場,

在南邊是為了掌控南洋市場,

而日本則是為了金與銀。

戰爭是保護自己發展利益的手段,同時也成了一件‘生錢’的活動,只有這樣中央財政才不至於被戰事拖垮。

而在這個擴張的端口,朱厚照有必要通過大朝會再次凝結人心,定明方向,就當做是萬裏航行的一次把舵。

為了開好這次大朝會,他在10月初明發旨意,到來年三月還有5到6個月的時間,打了個半年的提前量,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按時抵達京師。

磨刀不誤砍柴工啊,

國家雖大,路途雖遠,但必要的時候君與臣還是要見一見的。

下完了這道旨意以後,朱厚照伸伸懶腰,對尤址下了個特別的旨意,“你去將軍機郎中夏言喚來。”

“是。”

今天他要見個特別的人。

甚至內閣都不知道此人已回了京師了。

禦案上的奏疏他翻了翻,重要的都批下去了,剩了十幾本也沒有標特急的,於是搓搓臉走出了乾清宮,往西苑而去。

出來沒多久,小官夏言被領了出來。

皇帝一揮手,說:“免禮,跟著朕。”

“是。”

尤址都不明白為什麽。

等到了西苑的湖邊小亭,他才略微釋然。

亭中有一白發蒼蒼的老者,他一身灰白袍褂,身形略微枯瘦,還帶些佝僂,眼袋也是深重,明顯是老態龍鐘之人。

他邊上站著一個伺候得小太監,除此外再無他人。

見著皇帝以後,他顫顫巍巍的起身,出亭迎接,說:“小民參見皇上。”

雖然他老了,

但朱厚照站著不動等他施完了雙膝跪拜大禮。

這是成全他,也是禮儀要求。

總不至於磕個頭就磕死了。

叩完以後,自可愛護,皇帝虛擡手臂,“平身。公謹?”

夏言聽到喚他,立馬上前扶人,“應寧公,皇上讓您起來。”

“謝皇上!”

不錯,

此人正式已經卸任的新疆總督楊一清,楊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