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先抓一人(第2/5頁)

對於這話,楊慎沒有疑義,徐敏則是本能的有些擔心,畢竟初次見面,他還不了解對面這個人。

“這東西,你先拿著。”

載壦已經看過,不必再保留這封密信,他哪怕沒東西,口述出來,他相信自己的父皇也是信任的。

徐敏則‘如獲至寶’,還好最要緊的沒被拿走。

“對了,你的傷……是傷筋動骨了?”

“多謝二殿下掛懷,小的這是外傷,再養幾日等傷口好些,應該就好了。”

若非如此,事情如此緊急的情況下,他還真的會答應讓楊慎找人給他送了。

載壦道:“我不是掛懷你,是要你派上用場。”

徐敏立刻表了忠心,“二殿下盡管吩咐就是。”

載壦不再多說,隨著楊慎走了出去,路上還囑咐,“此事事關重大,先不要走漏風聲,以免打草驚蛇。”

“是。”

臨別之時,他對楊慎說:“用修,你既心中還念著朝廷,等此間事了,由我保舉向父皇推薦你巡撫四川如何?”

楊慎一震,搖頭說:“多謝二殿下美意,只是在下逍遙慣了,恐怕已不適合官場。而且下官本就是四川人,按朝廷法度也不能巡撫四川。再有,陛下那邊對於似我這樣的人,輕易也不會應允。”

“父皇是不會輕易應允,但你助我辦好這件案子,自然就是心中有朝廷,有百姓,這便是理由。至於南人官北、北人官南這項規矩早就破了,只要父皇相信,用修你又是一心為了百姓,四川得你,當然是好事一樁,我為國薦才、為民保官,也是身為皇子之責。”

楊慎還是拒絕,“多謝二殿下美意,不過此事幹系重大,二殿下驟然說起,在下心中毫無準備。”

“不急。”

之後載壦又去和楊廷和聊了幾句,隨後離開了楊府。

楊廷和雖然老眼昏花,離開朝堂也很久,不過他畢竟是縱橫官場幾十年的老法師,只見了載壦這麽一面,他便對自己兒子說,“這二皇子,還真是有幾分皇上的模樣。他與你說了什麽?”

楊慎沒有瞞著自己的老父親,“二殿下說,等此間事了要推薦兒子巡撫四川。”

“那你怎麽想?”

“兒子沒有答應。”

楊廷和建議道:“如果二殿下真的推薦,為父還是建議你答應的好。”

楊慎抿了抿嘴唇沒有說話。

他的確已退隱多年,這倒不是什麽養望,當初他的親爹在朝堂之上失勢,而新來的張閣老又是那樣的作風。

他真要當官也當不出什麽真正的實績出來,反而會被被動的牽入各種爭鬥,這實在就沒意思了。

但他和那些真隱的也有一些區別,就是剛剛二皇子講的,皇上念過他的同窗之誼。

楊廷和拄著拐杖起身,“你平日裏說的深受皇恩不是隨便講的,二殿下真的推薦,你若還不答應,咱們父子便都是忘恩負義之人了。”

這老頭兒似乎也有些明悟,載壦說他是潛邸舊人,應該能明白皇帝苦心。

換句話說,他們這對父子受皇帝恩厚如此,哪怕是違背自己的意願,但只要朝廷需要,他們就不能拒絕。

說到底還是放不下和皇上之間的那份情誼。

“不過你還有時間,即便是二殿下,一個四川巡撫也不是說拿下就拿下的。”

楊慎又想到要推薦自己的皇次子,“爹,你說皇上為何到現在還不立儲君?而且皇上還讓諸皇子紛紛受領政務,皇上不會是不想認嫡長制吧?”

楊廷和目光深邃望向天空,“你是想問,將來大位會不會傳於二殿下吧?”

“若真是如此,那可能利於當代,但卻會貽害無窮。”

“以前我與你一樣,總覺得皇上的心思是錯的。但江南……這麽大的事情最後還是皇上對了。皇上區別於一般的帝王,便像太祖皇帝當年,膝下一眾皇子還不是各領差使?而且還是領兵。至於大位具體傳於誰,現在還言之過早。”

楊廷和之所以說載壦更像皇帝,便是這份淡定沉穩的性格。

在他的眼中,載壦雖然給人沉默寡言的印象,但其實心裏都有主意。

……

……

楊府外。

載壦引著自己的護衛樂爾山等人離開新都縣。

在路上他就說:“這一趟楊府之行竟有意外收獲,夏言的事情大致也清楚了,四川巡撫及其一眾官員截留奏本,陷害忠臣,並且膽大欺君,這個罪名,哪怕是張秉用替他擔著,他也逃不了。”

“竟有此事?那殿下既已知曉,咱們這是不是要去直接將那姓姚得捉拿歸案?!”

載壦咬了咬手指,卻不同意,“我是信得過楊用修,但此事不小,哪裏就能聽他們一面之詞就定下堂堂一省巡撫的罪名?還是將事情了解清楚再說。姚玉林巡撫四川已有兩年,多等這幾日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