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2/2頁)

既然收不到稅,那麽再順勢取消,這才是絲滑的操作。

其實這都屬於‘政策更易要跟得上社會發展’的範疇。

朱厚照覺得應該要給他們逐步灌輸這種觀念了,今天便開了個頭吧,他思量著說道:“這幾年以來,想必兩位閣老都能感受到,我們君臣所面對的形勢已與先輩們完全不同,可以稱之為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原漢人要與外面的人打交道,要在農桑之外,推動棉紡織業等產業的發展,要推動科學進步,以便提升航海和造船技術,使我們在海上更加從容。這一切的一切都與這千年間發生的事情不一樣。

這件事,得有人去琢磨啊。所謂樹挪死、人挪活,咱們天天嘲笑刻舟求劍的楚人,可不要回頭自己當了楚人。”

王鏊和楊廷和都不甚懂皇帝的用意,“陛下說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微臣倒覺得,似乎也沒有那麽大的變化。”

“會很快的,很快楊閣老就會感悟到。”朱厚照也不急,主要急也沒用,他循循善誘著,“譬如說這商業、產業規模年年擴大,將來有日,一年是幾千萬兩上下的貿易量,你說朝廷要怎麽辦?關了?那怕是要天下大亂,不關?不關要怎麽規範和引導發展呢?當中出現問題,朝廷要如何既保證他繼續欣欣向榮,同時還不讓問題惡化,這整治的力度是大是小?該以什麽策略應對,這些在古書中都是沒有答案的,只能我們自己摸索。

朕就說這路引,商業總是要流通的,控制著人,生意做不起來,朝廷的賦稅就增長不了,這難道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嗎?以往大明的制度都是為農桑量身定做,以後則要考慮商業,除非咱們自己停了海貿,讓商業蕭條,東南各城一片荒涼,否則有些法度就得改。可怎麽改?這個問題,千年來並無答案,又怎麽不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呢?”

這麽一說,其實還真有點任重而道遠的感覺。

不過皇帝的神色倒是仍然輕松。

王鏊怔怔的說:“照皇上這般說來,老臣卻要越發的無法勝任內閣首揆一職了。”

他的意思,舊制度不合適麽,舊人當然也不合適。

朱厚照還真沒和他客氣,“先生還是合適的,這個變局不會那麽快,貿易量也不會一夜之間就膨脹到天上去。但將來麽……反正那時你已廉頗老矣了。”

“那將來又要怎麽辦?”

“將來不是還有事務官嗎?”

王、楊兩人心中忽然明朗,原來皇帝的這個子也落下了。

唉,王鏊不由得搖了搖頭,他有些理解當年楊一清的心情了,說是首揆,管束百官,但實際上朝廷的主要方向都是皇帝在把控,這一步棋走的,天子今日要不說,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而如果說楊一清是有些無力的話,他則是略帶愧疚,總覺得沒能為君分憂。

“臣這便去戶部,將陛下的口諭傳了吧。”

“去吧。”朱厚照摸了摸鼻子,臨走前再吩咐,“挑個時間,你們自己可以再議議朕說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件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