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派使出西洋(第2/2頁)

可惜朱厚照是一定要走這條路的,一定要把漢民族的視野放大到全世界,他本來又不姓朱。

難道到了21世紀還要人人都跪下給皇帝磕頭?

他只管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創造一個輝煌燦爛、強大無比的國家,等他死了以後,後世子孫自己想辦法吧,總不能幾百一千年全指著他化成的那一堆土吧?自己也要幹點事情出來才行。

“咱們今日不談神明,也不談聖君明主。咱們就事論事,朕想說的很簡單,你們包括朕在內,其實都不甚了解西洋諸國。就像朕不了解你楊廷和,非說你楊廷和是個蠻夷,這不是很傲慢、很無知的事嗎?你們難道知道佛郎機國?既然不了解,憑什麽妄下定論?

話又說回來,不知道不要緊,想辦法去知道就好了。這不是朕生得好奇之心,而是局勢如此,不得不為,大明已開海禁,既然開了海禁就要與各國交往,朕這個當皇帝的都不怕,難道還有人害怕見見外國人?”

楊廷和不無擔心的說:“皇上金光護體,自然無礙,不過邊疆愚民,若是信了外國邪說,不守我傳統禮教,致使民心動亂,這便是極大的禍害了。”

“那怎麽辦,把國門一關,不管外面如何變化,咱們還是自己歌舞升平,明明一無所知,但一提到就說旁人是蠻夷之國?這可不是固執,這是可笑了。”

“額……”王華聽不下去了,“陛下,可楊閣老所言也有道理,萬一惹出了民亂,今日之舉便顯得十分魯莽了。”

“要不……這樣吧?”

天子又開始奇思妙想,各位大臣也紛紛擔心起來。

“大明一直只派商船,還沒有代表朝廷的官方隊伍出使過,當年漢武帝命張騫出使西域,朕如今效仿先人,也派遣一支隊伍出使西洋,所謂眼見為實,咱們派人出去看看到底外面是個什麽模樣。”

王華又道:“陛下不可。當年博望侯出使西域,是為了聯合西域諸國攻滅匈奴。如今我大明四方平定,遣使出西洋,不知所為何事?”

“為了開拓商路,傳遞和平之聲。”朱厚照心中早就有腹稿了,“海貿興盛於我大明大有裨益,這諸位都是知道的吧?這樣說起來,大明還比大漢要高明呢,朕可不是為了窮兵黷武,大興戰事啊。”

“當年,太宗、宣宗皇帝前後七派鄭和下西洋,但因損耗國力,終於作罷,陛下今日重提舊事,期有收獲,難道是會比太宗、宣宗更為高明嗎?”

朱厚照仍然堅持,“太宗宣宗遣使下西洋,宣威於海外,增加了大明和各地的聯絡,是有大功於社稷的。朕今日遣使出西洋,雖表面相同,但實際卻有本質的區別,朕是要同各國建立商業聯系,擴大海貿的規模,這是增強國力的。

不僅如此,佛郎機人經過不斷開拓,已經到了大明的周邊,換句話說,就是咱們君臣躲在這不出去,可人家已經找上門來了!還能繼續躲下去嗎?”

大臣們繼續,“佛郎機國小國寡民,大明不與他交往,它又能如何?”

“那是以前,現在需要同人開展貿易,還不與他交往嗎?”

這些老頭子很難說服,到這裏,他們才停了下來,說到底海貿需要交往,這是事實,若沒有這個利益在這裏擺著,估計要他們閉嘴是怎樣都不可能的。

朱厚照篤定道:“朕已經讓了一步了,便是先派使節前往,待了解清楚以後再做打算。朕欲睜眼看天下,不願縮在家裏當個自滿的皇帝,這份心意已決,也奉勸諸位愛卿,不要固步自封,固執的守著那份傲慢是有害於民的。”

今天朱厚照與臣子的這番話,是要釋放朝廷政策的轉向,恰逢他下令景旸去舉辦那個大會,其實兩者是相得益彰。

還是那句最樸素的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當皇帝開始一心了解海外,那麽一定會冒出很多人來。

但總體來說,派遣使節這個事在眼下應當是影響不大的,本身大明與海外已經有了很多接觸,現在以經商為名,正式派遣官方使節,絕無失當之處。

只是派誰,這個就有講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