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朕豈能留患於後?(第2/2頁)

“朕,當然明白。但你們也都知道,今時不同往日,百余年來,民間不斷通過藏匿、投獻等方式縮小朝廷的稅基,就像軍屯的萎縮一樣。而就如荊少奎所說,土地投獻都是私下行為,朝廷難以監管,若是不改,總有一天天下八成的土地都不交稅,剩余的兩成不僅要自耕農交稅,還要他們服役,以供養如此龐大的上層。到那個時候,就不是改法,而是改朝換代了。”

朱厚照的語氣並不激烈,他不是要教訓人,而是以一種深深的憂慮來論述,“朕,不是那種要留下什麽好名聲的帝王,朕在意的是百姓,是江山。朕的目的也不在於多征一點稅,而在於消除後世巨大的隱患。再自誇一句,三代以來的帝王之中,朕也還算個強勢的君主,朕若不做,難道留給後嗣的軟弱之君?”

涼亭裏安靜了會兒。

直到某個時刻又響起皇帝的呢喃,“……湖廣荊襄一帶的流民問題目前還只是疥癬之疾,等到朝廷逼得老百姓沒了活路,逼得他們成為流民,到時候會不會天下皆是流民呢?”

忽然之間,荊少奎撩起了官袍,他跪在了坐在石凳上的皇帝腳下,“陛下德才兼備,剛毅果敢,擔當社稷之重任,心系萬民之福祉,十年來,內修政理,外拓疆土,振王師之威,守四海之土。治水患,撫百姓,興教育,種種惠政,實乃宗社之幸,萬民之幸。臣今日在此起誓,願追隨陛下,忠心耿耿,竭盡全力,以成陛下之大計!”

他這樣帶頭,謝遷和彭澤自然也會跟上。

不過謝遷還是擔心,他再忠心之言的末了加上一句,“……臣惟願陛下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天下士紳與朝廷離心離德,致使社稷有動蕩之危。”

“明日就是祭祖,朕會向祖宗明此心跡,若是祖宗不許,將來到了地下朕再請罪,但朕知道,想必祖宗也知道,你們都是大明的忠臣。”

三人再次深深伏地,皇帝能講出這番話,那是極少極少的。似乎很多年前,還是太子時便顯現了他的那種擔當。

不管怎麽說,經歷了英宗、代宗、憲宗以後,大明能再出這樣的帝王,他們作為正直臣子,其實是能感受到‘幸福’兩個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