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退田活命?田就是命!(第2/2頁)

“公公的意思是退田?”

“怕是不得不退了,司禮監打了招呼,內閣也打了招呼,欽差還來了,這事已然定論。”

就是皇帝一定要如此,除了皇帝,又有誰能讓司禮監和內閣都認真對待此事。

李增是看明白了,文官可以相互鬥、武將也可以各種不滿意,唯獨他們,是根本沒有什麽討價還價的余地。

這鎮守太監看似位高,其實就是宮裏的一條狗,狗不聽話了,宰了換一條一點兒區別都沒有。

那便讓他們去鬥便好了,鬥不出個東西,丟腦袋的不是自己,鬥出個東西,他們自然也會見風使舵。

……

……

“朝廷派了欽差,欽差奉得是聖旨,聖旨開路,現在寧夏城中沒有一個敢明面上抗旨。不過要說開開心心接旨,那必然是不會的。等到真的開始度田、退田,不滿之人必定會更多。”

說話之人是一個叫孫景文的生員,也就是所謂的秀才,此人面皮倒是嫩的,雙顴突出,寬大額頭,正經來說算是個奶油小生,只可惜也只是中了個秀才。

口才尚不錯,到了王府裏,還挺受信任。

不過這個時候,他奉承的這位王爺卻在逗弄一只身綠嘴紅的鸚鵡,“說話,再說一句。”

鸚鵡確實聽話,一扭頭就喊:“老天子,老天子。”

這是巫師王九兒獻給他的,說是神鳥,一開口就會說老天子。

“殿下。”孫景文在旁等候,有些尷尬。他對巫師其實是不以為然的。

但奈何王爺喜歡,實在這鳥兒比人還會拍馬屁。

“殿下天庭飽滿!殿下天庭飽滿!雙臂過膝,日後必當大貴!”

“哈哈哈!”

年輕的王爺樂得哈哈大笑,一甩袖子轉身道:“孫先生,你剛剛說到哪裏了?不滿是不是?”

“正是。”孫景文趕緊跟上,“周昂又去勸說了寧夏衛的指揮使何錦義。那個欽差說的好聽,只要退田便能活命。可他哪裏知道,田就是命。便像何錦義這般的人,平日裏占田兩萬余畝,一切的開銷便是跟著這兩萬畝的田來的。沒有田,留下他的命,又有何用?”

“不錯。周昂已經勸說了幾次,此人也該早點識相才對。”

“即便他不識相,他的屬下們亦不會跟著他了。下官剛剛的話沒說完,眼下是沒有人敢於第一個反對這清退田畝的惡政,下官敢說,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全城軍民皆會歡呼而從之!”

“那就再等等,不是說九月一日是最後的日子麽?到時候看看那些個總兵如何自處,也看看欽差還有什麽招數沒有。”

……

……

“城中,有些人心惶惶。”易敦彥到張璁的身邊,把今日在外的見聞說了說。

“是得人心惶惶。百戶在找千戶,千戶再找指揮使,可他們最後要找的人,總兵官姜漢都沒拿定主意,下面的人自然更加六神無主。”

“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那是什麽意思?”

“下官是說,寧夏鎮各衛都有些不安,街上的人明顯增多,一個邊關之城哪裏會這麽熱鬧。姜總兵或許還能一退了事,但有許多人怕是退不了。而且,此事傳播極快,下官懷疑有人在散播消息、挑動人心。”

張璁眉頭一挑,挑動人心,意欲何為?

“上差,若是九月一日到了,卻有許多人退不了田,怎麽辦?”

“按大明律辦。”

易敦彥不知道面前這個弱弱的讀書人做不做得到這一點,寧夏這地方,天高皇帝遠,本身就讓那麽多人不滿意,如果還要在這裏抓人、殺人……這很容易會亂的。

巡撫擔心的也是這個事,所以才讓他打聽此次清理屯田的範圍。

“上差……”

“敦彥兄,你覺得他們無路可退。然而你仔細想想,你、我包括中丞,我們有路可退嗎?楊閣老為何要寫信給中丞?張某又是為何不遠千裏來到寧夏?帝王一怒,伏屍百萬。我們才是無路可退。”

易敦彥不理解,現在城中的氣氛明顯不對,“難道上面真的不擔心,會有不測之事發生嗎?!”

“發生了,又如何呢?”

“還有一點。王府的地,度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