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紅薯入京(二)(第4/5頁)

……

翌日。

乾清宮。

皇帝到的時候,殿裏面已經站滿了人。

臣子們也經驗豐富,有時候憑著感覺能大致知道今兒這事多大,像這一次,事情肯定不小,一個個都齊整得出現了。

“臣等參見陛下。”

“平身。都賜座吧。”朱厚照搓著手走了出來,他也不到上面去坐了,還是直奔主題。

一招手,一個太監端著木盤子走了出來。

“諸位愛卿,今兒宣召各位前來是有個喜事分享。你們先看看這東西。”他指了指,然後側過身讓他們都瞧得仔細,“可有認得的?”

正德年間,紅薯還沒進入中原。

朱厚照是人為的派人找了幾年才找到。

幾個大臣都搖了搖頭。

“陛下,此為何物?”王鏊拱手,慢聲細語的問道。

“這個東西名為紅薯,也可叫番薯。”朱厚照做手勢,讓太監往前,“諸位愛卿可以拿在手裏感受一番。是朕從海外讓人帶回來的。摸上去有些堅硬、清涼,當然也有些粗糙。”

“有何功效?”

“可以吃。”

楊一清首先拿起來,他湊在鼻子上聞了聞,“無味。”

“口感是甘甜的。”

“陛下……?”

“額,楊閣老,這個不要吃,朕只有這麽幾個。而且生吃比較堅硬,你們的牙容易崩掉。”

“喔……”

楊一清之後,王鏊、王炳也都拿過去端詳了一番。

“陛下,這種果子,是在樹上結,還是在地裏長?”王鏊也好奇。

“地裏長。畝產可達30石至40石。”

皇帝是輕飄飄說出這句話,但是殿裏所有的大臣聽完都驚了。正常的稻田,畝產也就是2石、3石。

“陛下說的是三十,不是三、四?!”韓文驚站了起來,忽然間就對紅薯特別的重視起來。

朱厚照背著手笑道:“如果是三、四石,至於朕這麽一大早,宣召六部九卿至此麽?”

躁動,氣氛還是有些躁動。

顧佐問道:“陛下從何處得到的此物?又怎知可以畝產三四十石?”

這等事情,乍聽起來還是太離奇了。

“實際上在數年之前,朕已命錦衣衛暗中謀劃此事,行動代號即為紅薯。昨日,朕召見一福建老農,這幾個紅薯便是他帶回來的。至於說畝產,紅薯在海外之國都能有這樣的產量。”

“如此,那可以代替大米、小麥?若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都改種此等作物,每年的糧食豈不是可以瞬間也翻上十倍?”

顧佐不知其特性,這樣推斷也在常理之中。

朱厚照看其他人也會頻頻點頭。

“事情,倒也不會那麽簡單。”王炳說,“此物名為紅薯,是海外之物,是否適合我大明百姓食用還是兩說。臣以為,可試行之。”

王炳雖然不是那麽討喜,但說話卻往往言中關鍵。

“朕,今日宣召諸位進宮,就是為了試行之。紅薯的產量高是其一個優點,另外還有一個便是土壤肥力不那麽強的土地也可種植,所需的水也遠遠少於水稻。這是可以給大明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作物。此事關系重大,需內閣、各部協力推進。”

“老臣,願領此重任,為陛下分憂解難。”韓文是戶部尚書,這種事請他當仁不讓。

“戶部是要的。”

內閣三人聽了這話也明白了,除了戶部,還要內閣。

不過他們剛要說什麽,朱厚照已經先開口,“此事,朕意委任一人專門負責,不僅僅是協調、負責,更要深入其中,正如王閣老所說,此物是個新鮮玩意兒,怎麽吃還不知道。怎麽種就更是學問巨大。”

所以這樣一來就不適合內閣的閣老了,畢竟他們每個人都身兼數個重任。

實際上朱厚照想到一個人,便是楊廷和。

楊廷和原先在軍機處任職,後來西北的戰事結束以後,作為皇帝心腹的他,調任詹事府詹事。但現在哪裏沒有太子,所以他是哪裏需要往哪兒去,經常性的還會代表皇帝出差,離京處理專門事項。

楊廷和有一個優點,就是腦子非常清醒,條理、邏輯從來不亂。

而且這些年他各類官都當過,亂七八糟的事處理了不少。

所以實際上朱厚照還有另外一重打算,就是調其入閣。他現在一身的奇怪經驗,除了當閣老,其他的各個衙門都不太適合。

殿裏的人都在等著皇帝宣布,朱厚照也就不賣關子,“紅薯培育和推廣之事關系重大,是朝廷最為重要的政務之一,朕以為詹事府詹事楊廷和可堪一用,並增補其入閣,專辦此事。”

這麽說來,是因事入閣,這也是頭一回了。

大臣們再細細看了眼那東西,陛下這是通過‘因事入閣’來體現對新作物的重視了,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