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為什麽?

宮裏一日之間兩位有喜,

最開心的莫屬於梅府。

上次雖然小產,但這次總不至於還小產、兩人都小產吧?

不過梅夫人倒也沒急著去給杭州的梅可甲報喜,上次就是報了喜,後來又叫人失望,這次才剛剛有了身子,倒不如等一等,看看再說。

梅懷古沒什麽意見,他是同意了。

其實梅府近來可忙得很,梅懷古按照皇帝當時的建議,在書院中找到了叫左宗呂的人來幫他營造一六層高樓,此人年歲不大,二十出頭。

書院隔一段時間會提出問題,其中體現力學的問題一下子吸引住了他,從此鉆研在蘋果為什麽往下落的過程中。

雖然說,就連皇帝也不知道他鉆研出來個啥。

不過梅氏要在京師之中建造六層的大樓,這個事情確實與他鉆研的事情有些相關,實際上也給他提出了很好的現實問題。

後來左宗呂又到工部找來專門會營造的匠師,此人名段世容,年歲有五十多,這樣便搞在了一起。

其實說到建造高一點的樓,身在明朝也是有古可循的。

《資治通鑒》記載: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辛亥,明堂成,號“萬象神宮”,高二百九十四尺(88米)。

也就是說,在唐代的時候,皇室就在神都洛陽建造了近90米高的建築。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這個時候當然說不上什麽結構力學,

但是憑經驗,古人們知道想要蓋高樓,一個辦法就是極為宏大的夯土基礎。

說白了就是底寬,才能穩。

這個是長期實踐可以得出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唐代建築中所用的辦法:都柱。

就是兩邊對稱,中間加個大柱子作為穩定整體結構。雖然當時的人還無法從數學層面用數字論證,但至少唐代的萬象宮是這樣造出來、且沒有問題的。

其實古代恢弘的建築,經常是有很多粗柱子。就是人們發現,建築一旦修得大了,就需要它來承重。

說起來,這個事情實際上深刻的影響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命運,想想,萬一古人沒發現這個營造技術……

沒了柱子,秦王還怎麽繞柱行?

不管怎麽說,梅懷古有銀子,左宗呂和段世容為他提供‘技術支撐’,京師裏到處都是找活兒的男丁,再加上,朝廷明面上的支持……

比如說,朝廷在努力解決這些人的居住和教育需求,實際上都分攤了用工方的成本,使得做活的人降低了生活成本和對未來的憂慮。

各方積極因素作用之下,梅氏的這座六層的四四方方的木制高樓也立了起來。

因為中間要放一個很粗壯的都柱,所以使得內部空間難以擺布,至少無法讓人一進去就感覺到非常寬闊,

所以在設計上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中央空間做四等分,東西南北各開一門,同時做四個迎接客人的前台,周邊輔柱與墻體的空間做成一個長廊,沿著長廊就可以找到樓梯向上二層。

從外圍看,一層最寬,越往上越窄。

梅懷古將這處地方用作客棧。

此外,因為建到第六層以後已經高於皇宮的高度,為了保住項上人頭,第六層並不對外開放。

其余五層則開辟出品次不等的客房。

且客棧這個名字不必再用,皇帝將其改為了‘悅莊’。

開門做生意,有的人面向窮苦人,有的人面向富人,梅懷古做了這麽個東西就是要給往來京師的富商提供落腳之地。

除了富商,還有赴京師科考的富家子弟。

為此,裏面的各種設施都不是一般簡陋的客棧所能比擬的。

而近來京師頗為擁擠,選秀、科舉、捷報……各種事情,催生出正德元年一個非常熱鬧的秋冬之季。

悅莊在10月10日正式營業,這是會試正式結束的第一天,於是乎悅莊一下子就給放了松的舉子們給‘占’了一大半兒。

剩余的也被一些客商所訂。

畢竟京師之中還從未有這樣的處所。

張璁和許多人一樣,因為是覺得熱鬧,所以到這裏瞧瞧,反正昨日已經考完了,眼下也只能等放榜,要說繼續讀書,卻也沒有足夠的靜氣了。

不過等到他回到浙江會館的時候,卻發現當日所遇到的那位老者仍然在看書。

這讓他有些臉紅,內心也生出一絲慚愧。

他本來想著還是不要去打擾了,不過轉身時聽到‘砰’的一聲響。

緊接著就是急匆匆的腳步。

是張璁跑過去幫忙,老人家的書沒放好,掉了一地。

“……多謝多謝,老夫自己來就好了。”

張璁說:“無妨,我替前輩撿一些。”

“要小心,不可弄壞了書。”

張璁無奈而笑,不過定睛一瞧,卻發現都是很老、但同時也很簡單的書,“前輩為何將這些蒙學之書也拿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