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手段!(第3/4頁)

而太子朱厚照這邊竟是長長的一聲嘆氣,更誇張的是,太子忽閃閃的大眼睛一眨,那小眼淚就這麽眨了出來,順著那嫩嫩的臉龐就走出了兩道淚痕!

“照兒,這是怎麽了?”張皇後心中一抖,趕緊把太子拉了過來伸手抱在懷裏,“不哭不哭,兩位舅舅這也是急的,不是沖你啊。”

“母後,兒臣只是覺得委屈。”朱厚照擦著眼淚說,“舅舅們說這件事不可行,可是兒臣不懂這個道理,先前韃靼人在京師之中多麽囂張舅舅們難道沒有看到嘛?大臣們說要把這些士兵集合起來每日操練,成為可以一支強軍,這有什麽不可以?兒臣有監國之責,若是京營不能戰鬥,到時候韃靼人打來了,誰保護父皇?誰保護母後?萬一出了什麽差錯,兒臣如何向父皇和母後交代?母後,這理難道講不通嗎?”

張皇後撫拭太子的臉頰,“道理,自然是這個道理,也講得通的。”

“可是兒臣也在想,京營的士卒也沒有去幹什麽旁的事,聖旨是父皇下的,所修的要麽是外祖父的陵墓、要麽是外祖母的房子,要麽是祈福的道觀和廟宇,這哪一樣不是給咱們自家人做事?這左右之間,兒臣也萬分為難,心中實在無措。可是……”

朱厚照一轉身,面向這兩位,帶著些怒氣控訴,“可是兩位舅舅考慮過孤這個太子的難處沒有?!考慮過你們的外甥的難處沒有?”

張鶴齡和張延齡立馬跪下。

“殿下……我們兄弟二人,自然……自然也是考慮過的。但就像殿下所說那些營造都是……都是為了自家人啊。”

“真的有嗎?”朱厚照慘然一笑,指責則不停,“孤怎麽感覺沒有呢?明明內閣還沒有旨意,兩位舅舅一聽宮外的傳言便慌了,這便也罷了,若要求證,到東宮問就好了,為何要到坤寧宮來勞煩母後?這難道不是要以母後的懿旨來壓著孤嗎?”

“照兒,”張皇後一聽這話不對勁,出聲說:“……這可不要多想了,鶴齡和延齡沒那麽聰明,想不到這一節的。”

“是的,是的。”兩位伯爺趕緊點頭,“皇後說的正是,我們兄弟二人都是笨人。”

“有沒有兩位舅舅心中清楚!”朱厚照繼續說:“剛剛母後說咱們都是自家人,什麽叫自家人?自家人便是要相互體諒難處。母後疼愛兩位舅舅,所以兒臣才為此事糾結、猶豫良久。所以……怎麽就只有兒臣體諒舅舅們,舅舅們不體諒體諒兒臣呢?”

“一聽說自己的好處有了損失,馬上就想到要阻止,不想能不能阻止、該不該阻止,對朝廷、百姓有沒有好處,對兒臣這個監國的太子有沒有好處,只想對你們有沒有好處。這叫自家人?!不過就是京裏一些傳言,就讓舅舅們這樣在意,就迫不及待的到坤寧宮來,這叫體諒?!”

“母後。”皇太子沖著皇後行禮,“兒臣剛剛失禮了。實在是心中感傷莫名,外臣們逼著兒臣,便也算了。回到後宮之中,和兒臣有親緣關系的舅舅們也逼著兒臣,兒臣初歷國事,萬分艱難,心中委屈,難以明訴,這才哭了出來,請母後寬恕!至於兩位舅舅,他們這樣,兒臣也不知說什麽好了!請母後定奪吧!”

皇後聽兒子這麽說也是難受。

兩位伯爺又不是劉健、李東陽那樣的聰明人,這種關鍵時候的奏對哪裏能做得妥善完滿?所以也只能沒條理的講:“殿下這是哪裏的話,在公我們是臣子,在私我們是家裏人,怎麽會不想著體諒殿下?”

張皇後要為難死了,她出了個主意,“要不這樣吧。京營如此重要,那便將其他派去的營造之兵,給撤回來。鶴齡和延齡那邊,暫時先緩緩。這樣總可以的。”

朱厚照心中想笑。

拐著彎兒頂了一句,“既然是母後之言,原也沒有不行的道理。那母後說,把哪些撤回來?是將修道觀、廟宇的撤回來,還是將修宮裏殿宇的撤回來?”

“這……”張皇後說到底也是資質一般的普通女子,這話她也不好回答。

因為道觀、廟宇那關乎到周太皇太後,朱厚照有孝這個字壓著,張皇後難道沒有?

而宮裏的殿宇關乎到陛下,難道皇帝住的地方不如張家人住的地方重要?

這死胡同,逼得三個張家人都說不出話。

最後張延齡幹脆說:“皇後,殿下,為何要撤回來?幹脆都不撤回來!陛下是中興明君,天下安定,這幾年來一直如此,哪裏也沒有什麽‘萬一’啊,臣以為一定是那些外庭臣子在妖言惑眾、蠱惑人心!”

他這個不學無術之徒,就撿著簡單的成語用,其實也是亂用一通。

朱厚照一聽他這個話就來氣,“舅舅說的這是什麽渾話?!沒有萬一?你怎麽知道一定沒有?!難道舅舅不知道北方的達延汗安頓了內部要向外擴張了嗎?將來有一天真出了事,我的母親怎麽辦?!大明的皇後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