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果蔬超市(第2/3頁)

“媽,三千塊一年,我跟房東說了,半年一交,他還管取暖費,這裏原本是他們家車庫,現在房子賣了,人也搬到了高档小區,這地方沒人買,就想著租出去一年還能收入一些,我跟他談過了,如果我第一次一次交一年的,他負責替我們墊錢安裝玻璃門推門,我們每年交房租的時候,多交一點錢,如果我們退租不拆走,費用我們均攤……”

魏濤的話說了半天,周興蓮還有些發懵:“你說啥兒子,要租這裏?租來幹什麽,這裏也不是大路,也沒有什麽客流,也不是貫通的,出入都是這裏的居民,沒有散客……”

魏濤:“媽,我們能做到這裏一半人過來我們家買菜,就能比現在練攤賺得多了,再說了,這天兒一天比一天冷,農貿大廳你也去了,攤位費不低,還都是邊邊角角,真等到落雪,天寒地凍的在外面練攤,媽,我擔心你身體,再說了,天冷,果蔬在外面,耗損更大。來這裏也不耽誤你出早市,我還可以陪你去,白天暖和的,在屋裏,附近都是一些收入較高的居民,關錦月弄的那些山野菜,我都是在這附近賣,這裏老師不少,事業單位的職工也多,吃喝不差錢,到時候我跟關錦月說好了去農村收一些自家種的小菜。”

“媽,你想啊,冬天了,這些人幾塊錢的山野菜都知道綠色健康,到時候我們有一些新鮮大棚裏自家種的綠葉菜,消費群體肯定不能是收入少的工薪階層,他們土豆白菜為主,哪裏能消耗掉我們進來的菜,早市那裏也不合適,稍微凍一點就不合適了。況且,水果這邊媽你有沒有想過,冬天除了那幾樣之外,都是反季水果,價格都貴,我們進貨之後,我盤算過,別說一半,這裏三分之一的人來我們家買水果,都足夠我們吃飽。再說了,到時候我們安個電話,都是這一左一右居住的居民,打個電話,冬天不願意出門的,我們送貨上門。有老人拎不動的,我幫著送到家……”

早已經盤算了好幾天,如何勸通母親,魏濤也是想了好幾天,他知道家裏錢不夠,最難的事情便是跟親戚張口借錢,但他有信心最短時間還上,唯獨母親這裏,他必須先做通工作,能夠‘忽悠’迷糊最好,不然即便撒潑打滾耍無賴,也要母親放棄冰天雪地繼續去苦熬練攤的行徑。

懂事的孩子苦口婆心,不懂事的孩子撒潑打滾,就算是為了留下我這個‘勞動力’,母親最終一定會妥協。

魏濤很了解母親的性格,這要是大姨或是四姨,那可就不好說了,興許你一撒潑打滾,人家咬咬牙,你孩子不懂事,我自己幹,不用你了。

母親這裏,魏濤有信心,耳根子軟的她,只要自己給她營造一個美好的藍圖,再給她畫餅之余,傳遞給她即便我們租住了生意沒做好也不會賠錢的‘托底信心’,成功率很大。

透過旁邊租書鋪看到了房屋格局大小,一路之上,魏濤又將山野菜、冬季大棚菜、高档水果等等銷售因素和早市的沖突,和這裏的契合,一遍遍的告知周興蓮。

高档水果和山野菜賺錢這件事,周興蓮是認可的,她幾百斤的普通蔬菜,賣完了賺的錢還不如幾十斤的山野菜,她是弄不明白為什麽那麽多人願意花那麽貴的價錢吃這東西。

“家裏錢不夠。”最大理由,也是最現實的理由。

魏濤深吸一口氣:“我去跟大姨和四姨分別借一點,媽,我知道跟親戚張嘴借錢更不好張口,如果夠,哪怕我們剛開始少進貨,我也不去借錢。”

在跟母親開始細致計算娘倆總共有多少錢的時候,魏濤就知道成功了,接下來就單純是錢的問題了。

除了還剩下的一點果蔬,所有零錢都計算起來,包括活期銀行卡裏的,總共是六千八百五十六塊七毛。

魏濤沒細致計算和了解過,也沒有太過於當回事,到是周興蓮,對這個數字的大概範圍每天都有所了解,現在具體數字出來了,她等著看兒子高興的表情,結果卻是非常平靜,這讓周興蓮有些意興闌珊,她還等著兒子問的時候給他一個驚喜呢。

兩個多月,除去花銷,又是買三輪摩托,又是打架賠錢,母子倆又是添置衣物的,這樣算下來,還賺了三千多塊錢。幾乎每天都會計算的數字,也是周興蓮能夠面對‘群起攻之’的資本,最近賺得少了,沒關系,還是賺錢,比上班賺錢,這就足夠了。

“房租、牌匾、室內裝修,進貨不能少了,還需要比平時更多一些的進貨錢。”

店鋪內經營和早市經營,概念就不同了,後者是薄利多銷,前者魏濤要走的是精品果蔬的概念,提供的是服務和質量,價格方面不會再去故意讓利,勢必在貨物的流動速度上要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