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徹底變成聯盟的形狀(第2/5頁)

也就是薯條港西邊的那片新區域。

自從【青燈古酒】等一眾生活職業玩家將小作坊們都搬去了那兒,整個薯條港的空氣都小清新了許多。

居民區再也沒有飛揚的木屑和動物纖維,連帶著海灘上的油膩腥味兒也跟著少了不少。

根據薯條港市政廳的規劃,以後那片小工廠和作坊紮堆的新區,就是這座聚居地的“工業區”了。

雖然薯條港不適合發展重工業,但若是說這兒一點工業的影子也沒有,那未免也太極端了點。

綜合考慮原材料價格、產品附加值以及運輸損耗和設施的運維成本,一些諸如食鹽精煉廠、制糖廠、釀酒廠、木材處理廠、食品加工廠之類的輕工業設施在這兒還是有經營價值的。

如果能夠將粗木頭加工成板材再運到金加侖港去做家具,遠比直接將未經過處理的粗木頭一股腦地裝船往金加侖港運要經濟的多。

水果、獵物和魚獲也是一樣。

做成罐頭或者其他副食產品,不光能賣到金加侖港去,所有從百越海峽路過的商船都會感興趣。

工業區劃形成之後,薯條港的市政廳仿照黎明城的工業區管理辦法,對生產單位的生產方法和用人規則都進行了詳細的規範,並且對稅收也做了安排。

有了財政收入並明確了權力和義務之後,薯條港市政廳便用稅收做擔保,從遙遠的曙光城銀行借了一筆錢,改善了新城區的基礎設施。

比如兩條延伸到深水區的混凝土碼頭,以及一條從工業區通往薯條港核心城區的公路,便是牛馬集團用金加侖港那邊生產的預制鋼、混凝土板材以及水泥修建的。

除此之外,牛馬集團的飛艇還從曙光城帶來了巨石城生產的預制件,給工業區其中一條貨運碼頭組裝了一座小型的龍門吊以及一條從碼頭通往港口倉庫的貨運軌道,大大提升了貨物裝卸效率。

這裏不得不吹一波海豚號帶來的技術人員,以及他們在100號避難所成果的基礎上改進的“蟹式”兩棲工程裝甲。

列裝了這玩意兒的牛馬們簡直是如虎添翼,那碼頭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噌噌地往前生長。

往後薯條港的貨物進出口通道,也隨著那些遷走的小工廠和作坊們,一並從聚居地正中心的那片海灘遷移到了西邊工業區的海灘。為了方便當地居民們去那兒上班,薯條港市政廳專門成立了一個交通辦公室,開通了前往新區的公交線路和客船線路。

五六公裏的距離也不算太遠,又有西北邊高地的軍事基地監視著森林中的異種和已經圍上攔網的海岸線,沿海公路的北側更是已經被開墾成了圍著柵欄的果園、農場以及種植園,只要不走夜路不用太焦慮安全上的問題,因此也有一些膽大的月族姑娘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

至於薯條港最早的那條木質碼頭,也如當初規劃中的那樣變成了釣魚佬和遊客們的天堂。

除了那些已經建成的設施之外,還有一座位於海峽底部海床的洋流發電站,以及一座位於岸上的固態氫儲能設施仍在施工當中。

不過這兩座設施並不是牛馬集團在負責,而是被一家位於黎明城的新能源開發公司拍下了標的。

說到這家公司,還和南部海域的群島聯邦有些淵源。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光偉能源,成立時間不到兩個月,而創始人正是黃光偉——來自南部海域的幸存者,同時也是70避難所的居民。

此人初到曙光城的時候,還曾因為一拳擊暈了前70號避難所管理者而被警衛送進了局子,並有幸上過《地精觀察報》的頭條。

不過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黃先生已經徹底適應了聯盟的生活,並和那位曾挨了他一拳的前70號避難所管理者一樣,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為聯盟重建廢土的事業添磚加瓦。

客觀的評價,薯條港之所以能發展的這麽快,很大程度上正是有了這些來自70號避難所和珊瑚城的幸存者們幫忙。

對於一些玩家們只能靠著力量系牛馬和二十一世紀前的經驗去克服的困難,他們給出了更多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而一些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生活職業玩家,也從這些解決方案中學習了不少沒見過的東西。

無論是工程學上的經驗,還是社會學。

在這兩個月時間的接觸中,雙方都是受益匪淺。

而除了工業和基礎設施的改進之外,玩家生活的區域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其中最典型的大概便是靠近老碼頭的那條“濱海商業街”了。

原本這兒只有伊人酒館這一家喝酒的地方,如今這裏已經密密麻麻地開起了許多家酒吧、旅館以及各類餐廳。

其中有生活職業玩家開的,也有一些是看好薯條港未來的曙光城行商以及銀月灣的行商,甚至還有一些是從聯邦的環形島那兒跑來投資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