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動物世界”與“聖經”(第3/5頁)

婆羅行省的情況也是類似,只不過它的規劃方向與曾是無人區的落霞行省截然相反。

在人聯還未成立的舊時代,那兒曾坐落著全球最大的貧民窟,並且貧富分化差異之大堪稱全球之最。

如果說落霞行省是一片未開墾的荒地,那麽婆羅行省便是一片被當地人玩壞了的爛地。

也正是因此,當幾經波折的人聯最終成立,中洲大陸中部四大工業區與太空電梯項目開始動工,該地區立刻掀起了一輪曠日持久、且規模空前的“人口大遷徙”運動。

大量貧民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離開貧窮的家園,乘坐磁懸浮列車一波接著一波地越過卓巴爾山脈,前往了大陸中部的夢想之地,和來自其他行政區劃的移民們一起完成了人聯歷史上的奇跡——一座圍繞太空電梯建立的超大型城市群。

而相對的,人去樓空的婆羅行省則在人口虹吸效應的影響下,迎來了一輪浩浩蕩蕩的“去城市化”運動。

事實上,類似的情況並不只是發生在婆羅行省,只是這兒的表現因為諸多歷史遺留問題的緣故,在宏觀數據上看起來更為驚人。

據可考數據,截止到繁榮紀元中期,整個婆羅行省的人口只剩下了舊時代末期的0.3%,和仍然保留著大量“能產生正面經濟效應的城市群”的東部、西部諸省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考慮到與其為當地使用率極低的公共設施支付高昂的運維成本,讓當地人住在“價值連城的破房子”裏,不如給他們一筆錢和一張車票,讓他們搬去中部城市群享受人生。

人聯當局幹脆將婆羅行省設置為“生態保留區”,並以“我們不但要建立人的天國,還要建立動物的天國”為旗幟,在行政力量的幹預下主動將這場規模空前的去城市化運動快進到了最後。

截止到繁榮紀元中後期,婆羅行省的去城市化運動在人聯的主動幹預下已經提前結束,四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只剩下不到五萬人,而且主要以旅遊從業者和研究人員為主。

在拆除大部分老舊城市建築和窩棚之後,人聯將這片橫跨熱帶、亞熱帶以及北溫帶三個溫度區的風水寶地還給了自然,僅保留有少量文化遺址、觀光區、自駕遊線路以及科研設施。

而曾經為人口遷徙運動而修建的磁懸浮軌道,也隨著人口遷徙目標的完成陸續拆除,僅保留有少量不妨礙野生動物遷徙的地下線路。

這兒就像一座大型野生動物園。

早在進入廢土紀元之前,這裏就已經被拆掉了……

簡單地概括完了繁榮紀元時期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情,韓明月停頓了片刻,繼續說道。

“……再後來的事情應該就不需要我說了,三年戰爭爆發,太空電梯崩塌,美好生活被打碎,坐落在中洲大陸中部的超級城市群變成了即使是戰後重建委員會都束手無策的人間地獄。”

“大量幸存者從四大工業區湧向周邊的行政區劃,比如落霞行省,比如婆羅行省……由於婆羅行省‘生態保留’區的身份,這片土地成了那場戰爭唯一的幸存者,即便落霞行省都掉下來一只母巢,但這片四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卻一只都沒有。”

方長詫異地看著她、

“一只也沒有?!”

“是的,”韓明月點了下頭,“顯然殖民地的居民也覺得沒必要對這片動物園特別關照,更何況沒有混凝土樓房作為培養皿,這裏其實也不適合黏菌快速繁殖。”

頓了頓,她繼續說道。

“由於沒有受到母巢特別關照的緣故,而且氣候比較舒適,不少幸存者將這兒作為逃難的首選……根據我的研究推算,當時至少得有近億人成功逃到了這兒。”

“很顯然,這片已經完成去城市化的土地無法承受那麽多人口,食物、藥品、能源、住房甚至是安全都成了緊缺的東西,為了爭奪生存的機會,人們開始效仿這片土地上的野獸,在饑餓中將文明人的矜持拋在了腦後。”

“起初只是偷獵,後來則是搶劫,甚至吃人……我說的可能比較委婉,但根據我在大荒漠中搜集到的資料,這兒可能比受到戰建委關照的東部諸省和西部諸省更早進入完全無秩序的廢土。”

能想象到那世界末日的畫面,方長不自覺地咽了口唾沫。

“當地駐軍呢?”

韓明月言簡意賅地說道。

“人聯的軍隊是在極短時間內成立的,需要救火的地方到處都是,還要維持五光年外的戰線,能分到這片‘動物園’裏的可想而知能有多少……根據我的研究,人聯是有一些部隊進入該地區,但能夠維持的秩序也僅僅局限於婆羅行省東西海岸幾個氣候溫和的地區。”

“而且由於失去組織和補給,他們自身的生存都成了問題,你沒法指望那些人能夠一直把握住秩序的天平,他們自己就在天平上,能稍微慢點兒把它壓垮就已經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