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第2/3頁)

聞言。

扶蘇一下愣住了。

他怔怔的望著被推到身前的兩份竹簡。

眼中充滿了疑惑跟不解。

一份《語書》,一份《麻沸藥方》。

哪裏有什麽新藥方?

他伸出手,又將手縮了回去。

這兩份竹簡內容,他早已過目不知多少遍,雖做不到過目不忘、倒背如流,但也深知這兩份竹簡的大概內容,兩者完全不搭邊,如何能構成一份新藥方?

扶蘇雙眸在兩份竹簡上來回掃過。

心中思緒萬千。

只是任憑他如何猜想,也始終想不到‘新藥方’在何處。

最終,扶蘇苦笑一聲,作揖道:“扶蘇愚笨,看不出‘新藥方’在何處,還請先生提醒。”

嵇恒神色淡然。

他輕笑一聲,開口道:“夏老太醫身死後,宮中可還有太醫?”

“自然是有。”扶蘇直接道:“夏老太醫固然是太醫院中醫術最精湛的人,但宮中又豈會只有一名太醫,自還有不少太醫。”

嵇恒道:“夏老太醫的弟子,可入了太醫院?”

扶蘇遲疑片刻,緩緩點頭道:“有幾名醫術精湛的弟子入了太醫院。”

嵇恒又道:“太醫院的太醫是如何挑選的?”

扶蘇沉聲道:“大秦有很嚴格的戶籍制度,醫者幾乎都是出自醫者家庭,當然也並不絕對,若有醫者願意將一生所學傳授他人,並引薦此人為醫,同樣可入戶籍百業中的‘醫’。”

“所以大秦的太醫,多是醫者世家。”

“或是醫家門徒。”

扶蘇點頭。

嵇恒輕笑道:“百家誕生以來,醫家便是小眾,基本在一個家門中蕩漾。”

“唯有後繼無人,或者是為一些權貴壓迫,不得不將一身所學傳授他人,如此,還會私下藏匿自家獨門藥方,而醫家中少有的大家,基本都是自幼耳濡目染,加上有一定天賦,最終才推陳出新,成為醫家大家的。”

“然這般出彩的人注定寥寥。”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

“後續的‘扁鵲’跟‘魯班’,不僅不能達到前人的高度,甚至只能望而興嘆,醫家也好,工匠世家也好,在這個等級森嚴的制度下,已缺乏了創新的意識。”

“他們這些‘後人’,只能拾前人牙慧。”

“就這還是學藝不精。”

“一代不如一代。”

“我若是沒有記錯,你先祖昭襄王曾自學醫術。”

扶蘇點頭道:“確有此事。”

隨即。

扶蘇面色一滯。

他已隱隱明白嵇恒在說什麽了。

昭襄先王身邊沒太醫嗎?

自然是有的。

但為何昭襄先王寧願自學醫術也不願用?真是因為自己在醫術上很有天賦?但這恐也未必,畢竟昭襄先王乃一國之君,日理萬機之下,哪有那麽多時間跟精力學醫術。

然……

昭襄先王卻是活了七十多歲。

固然以先祖的身份地位,能夠見到很多的醫家書籍,但從對醫術一無所知,到最後為自己醫治,並最終得以長壽,這恐非是自學就能解釋的了。

畢竟……

先祖看到的醫家書籍,這些太醫同樣能看。

那為何獨先祖得以長壽?

扶蘇懵了。

他一下反應過來。

世上只有一個扁鵲,也只有一個魯班。

即便將扁鵲的所有書籍都給其後人學習,恐也無人能達到扁鵲的高度。

一代代傳下去。

只會一代不如一代。

除非這些百業世家中出現一個天才。

不然泯然眾人才是常態。

但這種幾率太低了,而根本原因,便在於這是世襲。

庸人才是最多的。

昭襄先祖或許在醫術上是有些天賦,但能這麽輕易的超過那些太醫,恐正是因那些太醫都太過庸碌了,只要稍有天賦便能超過,這也解釋了,為何昭襄先祖對太醫跟方士嗤之以鼻。

非是不敬。

而是這些人的能力不配!

相較讓庸醫醫治,昭襄先祖寧願自己去醫。

見狀。

嵇恒微微額首。

從扶蘇的面色上,他基本是意識到了。

他淡淡道:“在過去世襲為主的歲月裏,百業是在一個家族中打轉,但並非所有家族都代有人才,也非是所有家族都能始終進步,庸碌才是世襲家族的常態。”

“陳腐守舊,抱著過去的書卷,也才是常態。”

“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古人沒有提供方法,很多家族便直接傻眼,也提供不了任何辦法,朝廷的太醫或許會從民間挑選部分,但隨著時間過去,最終太醫的位置,也會漸漸為這些世襲的太醫壟斷,一些更有醫術的醫生則始終流落民間。”

“醫術也始終得不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