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扁鵲之死!

扶蘇默然不語。

他沉思良久,凝聲道:“此舉真能尋到新藥方?”

嵇恒搖頭:“我不知道,也不清楚。”

“或許能,或許不能。”

“自古以來,藥方難得,想覓得新藥方,只能從醫者身上著手,最終成與不成,便要看命數了。”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我給不出確切答案。”

“我唯一能給出的,只有這尋藥方之法。”

扶蘇眼中露出幾分不甘。

他沉聲道:“當真就沒有其他辦法?”

嵇恒直接搖頭。

他目光幽幽的望著天空,夜色大幕早已落下,四周一片昏黑,不時刮過的刺骨寒風,也是帶起了陣陣冷意。

屋外嘩嘩作響。

他輕嘆道:“我知道你的心急。”

“天氣清寒。”

“最為磨人,也最難熬。”

“但世間萬事萬物都不能一蹴而就。”

“終需有個過程。”

“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後繼有長桑,扁鵲。”

“醫者不是突然出現的,那些治病醫人的藥方,也不是突兀出現的,而是大量醫者,在日復一日的治病看人中,不斷積累經驗,繼而一步步歸納總結出的,這是從古至今累積下來的經驗所成。”

“然即便如此。”

“風寒、風熱、瘧疾等存世數百上千年的病,一旦感染,依舊死者無數。”

“醫乃仁術,醫者仁心。”

“若是真有能將疾病根治好的辦法,醫者又豈會敝帚自珍?之所以沒拿出來,並非不想拿,而是世間沒有。”

“我不知始皇情況如何。”

“但以你之急切,只怕始皇情況並不樂觀。”

“隨著夏太醫病逝,太醫院中太醫的水平,已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就我所知的,秦太醫院的太醫水平,從來不是諸侯中最強的。”

“甚至妒賢嫉能更是常見。”

扶蘇蹙眉。

“這話何講?”他面露不解。

秦國自古以來太醫的確不是諸侯中最強的,但這妒賢嫉能是從何而來的?他為何沒有任何聽聞?

見狀。

嵇恒怔了一下,疑惑道:“你只知昭襄王自學醫,卻不知其學的是什麽醫?”

扶蘇搖頭。

他的確對此不知。

嵇恒無奈搖搖頭,又道:“你可知扁鵲是如何死的?”

扶蘇繼續搖頭。

他對這些大家只聞其名,並不知其具體的情況。

但聽到嵇恒這番話,心中就莫名咯噔了一下,凝聲道:“莫非是死在了秦國?”

嵇恒點了點頭。

扶蘇瞳孔微縮,頗為震驚道:“這怎麽可能?”

嵇恒輕笑一聲,輕嘆道:“扁鵲是醫家大家,甚至很多人將其與黃帝時的‘扁鵲先生’相比,故這位原秦氏,名越人的,齊國盧邑人,這才被尊稱為‘扁鵲’。”

“扁鵲長期在民間行醫,走遍、齊、趙、衛、鄭、秦諸國。”

“只是在秦國時出了意外。”

“在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扁鵲在崤山附近行醫,為秦太醫令李謐嫉妒下設伏刺殺。”

“而扁鵲一生行醫積累的‘診籍’,就這般落入到了秦太醫手中。”

“秦昭襄王是知曉此事的,故後續對秦太醫始終保持著偏見,也擔心這些太醫會加害自己,故將扁鵲一生行醫積累的‘診籍’拿到手自學。”

“正是有了扁鵲的‘診籍’。”

“秦太醫的水平才逐漸提高起來。”

“但即便有扁鵲行醫數十年的‘診籍’在手,近百年過去,依舊無一人達到扁鵲的高度,甚至連企及都沒有,所有太醫都只是在啃噬著扁鵲遺留下的‘老本’,並無任何長進,更沒有積累到扁鵲這般多的行醫經驗。”

“高墻之內是藩籬。”

“不僅困住了人,也困住了一切。”

“醫者從古至今,都是從民間來,到民間去,空研究一些‘診籍’,又哪能學的什麽真醫術?只是畫虎畫皮罷了。”

“或許在爾等眼中。”

“將一些富有名望,富有家學的太醫留在身邊,日後若是宮中有人染疾患病,都能最大程度的得到醫治,但這些被‘養在’宮裏的太醫,一生醫治了多少人?見過多少病人,開過多少藥方,又能積累總結到多少經驗?”

“神農嘗百草。”

“扁鵲行醫足跡踏遍列國。”

“這才成為醫家的大家,連神農、扁鵲這邊人物,都要出入地方不斷吸取民間經驗,宮中的這些太醫難道天賦才情就能高過神農、扁鵲?”

“就一些籠中窮鳥,哪談得上什麽名醫。”

“醫書翻遍,無一句來自他們。”

“這樣的太醫,醫治一些小病,照本宣科可以,但想醫治疑難雜症,或者是多重病症,根本就指望不上,這不一定是受困於天賦,而是受困於經驗,更受困於你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