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蒙恬教弟!(第2/3頁)

蒙恬沒有開口。

他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淺淺的嘗了一口,神色平靜道:“你對這些是什麽看法?”

蒙毅遲疑片刻,緩緩道:“我對朝廷所做之事並無太多意見,殿下既然願意支持張蒼這麽做,定有殿下的想法跟心思,也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不然殿下不會做這麽冒險的事。”

“我蒙氏的確在大秦有些威望。”

“但牽涉到朝廷大政,我蒙氏向來以朝廷為重。”

蒙恬笑了笑,道:“你說的沒錯,做的也沒錯,此事我蒙氏不要參與進去,這也是殿下的心思。”

“殿下謀劃這些事,其實特意考慮過我蒙氏,不然不會在這風口浪尖,將我特意安排到藍田大營,為的就是讓我避過這次的事端。”

“我的身份有些特殊。”

“乃北疆三十萬大軍的主將,也是負責長城修建的主官。”

“若是在朝,身居其位,其勢難免。”

“到時就算我有心站在殿下這邊,朝中其他的將領恐未必會讓我如願,而我無論開口與否,同意與否,都會對朝堂造成不小的影響。”

“殿下為了以防萬一,也為了避免節外生枝,這才將我安排了出去。”

“讓我避免卷入到這場風波。”

“殿下仁義。”

蒙恬朝虛空微微作揖。

蒙毅點頭。

他其實後面也意識到了。

這場風波,若是席卷到大兄身上,他們蒙氏恐很難脫身。

朝中不少將領,都以蒙氏為尊,蒙氏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何況本就是局中人,所以中途被安排出去,才是最好的選擇。

而今事情在殿下有意隱瞞下已逐漸落實了下去。

兄長這時回來,也改變不了什麽。

蒙毅問道:“大兄,對殿下的做法是何看法?”

蒙恬笑了笑,道:“若不以長城修建主官,三十萬大軍主將的身份,殿下的想法是很好的,我也十分的贊成。”

“只是身在其位,卻不得不反對。”

“這是為何?”蒙毅好奇道。

蒙恬淡淡道:“作為大軍主將,我必須以大軍為重,北疆三十萬大軍,前幾年為驅逐匈奴,付出了十分慘烈的代價,這才最終實現對匈奴的大勝,為防止匈奴日後再度卷入重來,陛下才決心在北疆地區修築長城。”

“這才短短幾年,就去跟匈奴交好。”

“軍總將士會如何想?”

“我這位主將,又豈能支持?”

“若是我支持,那豈不讓萬千將士寒心?讓底層為匈奴殺害的秦人寒心?”

“所以我絕不能支持。”

“甚至還必須極力的反對。”

“若是拋開這兩層身份,殿下的想法,不僅不冒險,而且對朝廷是大利。”

蒙毅眉頭一皺。

他有些不明白兄長為何會這麽說。

利,他能想明白。

但大利?

這是從何而來?

不當是朝廷跟匈奴各取所需嗎?

何來大利一說?

“大兄,這是為何?”蒙毅好奇道。

蒙恬溫和的笑道:“你啊,書的確讀了很多,卻很少學以致用,儒家講君子六藝,其中便有軍事相關,兵者,詭道也,只是從最基本的來看,張蒼的建議落實後,朝廷跟匈奴的關系會緩和,邊疆不少關隘處都會開放,也都會容許雙方通商。”

“這是大多數人能看到的。”

“但你真以為匈奴會這麽老實?”

蒙毅搖頭。

他自不會認為匈奴會這麽老實。

草原那邊生存環境遠比中原惡劣,匈奴人是傍水而居,有草則肥,但草原的環境並不是一層不變的,每年都會發生變化,水草豐美的情況,其實並不怎麽多見,因而一旦遇到水草不佳的情況,北方草原就很容易餓死人。

到時。

匈奴依循過去,便會大舉南下。

對中原進行大肆劫掠。

就算朝廷跟匈奴關系放緩,雙方能進行一定的商貿,但朝廷又怎麽可能真的去喂飽匈奴?只可能是在茶鹽等方面滿足一定供應,至於其他方面,則始終是吊著,盡可能壓制匈奴。

而若是糧食不夠,匈奴勢必還是會南下。

這其實也是很多朝臣擔憂之處。

蒙恬淡淡道:“匈奴不可能老實的,匈奴人生性殘忍,殺夫霸妻都是常事,只不過經過前幾年的大戰,匈奴元氣並未徹底恢復,所以短時間內,匈奴人並不會也不太敢跟朝廷大規模交手。”

“但一些小部落,數十上百人的沖突,卻必不可能少。”

“大秦邊疆綿延千裏,朝廷很難防禦的,而今長城並未修建完成,還有不少區域並未連通,這無疑也給了匈奴南下的可乘之機。”

“接下來幾年,甚至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