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賬有兩本,一本經濟,一本政治!(第3/3頁)

“若是天旱,朝堂建議打井,他們則以鬼神之說,讓地方去求雨,而後求雨不得,又將問題歸咎到朝廷身上,認為是朝廷亂政,引得天下無雨,朝廷征發錢糧,他們則裹挾地方民眾,攻擊朝廷,對抗朝廷,甚至直接以暴力反抗。”

“這些都是可能發生的。”

“最後一條。”

“則是在大秦步步緊逼下。”

“地方的這些盤踞勢力跟貴族士人勾結在一起,直接在地方制造暴動。”

“土地是天下最根本的財富。”

“控制了土地,也意味著控制了天下絕大多數資源,而黔首本身的沒有太多承擔風險的能力的,所以到最後,只能是‘官逼民反’。”

“諸位大臣也莫要懷疑人性之惡。”

“當初商賈為了錢糧,就敢制造出懷縣沉船,而今關系到他們的財富權勢,他們又豈會不奮力反抗?正因為此,所以我才想在關東修建倉庫。”

“以做臨時存儲。”

“為的便是將這些錢糧鹽鐵,集中收歸到朝廷控制下,盡量減少地方勢力插手的空間,同時借助物資貨物的搬運,去調查地方官吏對朝廷的態度跟看法,繼而進一步開始對地方官場的整頓跟清理,將地方官場中的害群之馬,徹底剔除出去。”

“保障地方的風清氣正。”

“不過,想將關東舊有的地方格局打破,無疑要花費不少時間跟精力。”

“而且僅僅依靠士官轉職,跟求賢令征召的官吏,想對地方舊有格局進行改變,明顯是不夠的,而地方的這些人不會真坐以待斃,他們或許前面是反應不及,但後面一定能反應過來。”

“到那時。”

“他們的反應定會無比強烈。”

“所以直接的對地方動手是做不到的。”

“唯有逐個擊破。”

“先從經濟相關的官署著手,一來為朝廷增加財政,二來也可借此拉攏其他官吏,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利往,想成事,注定要先付出代價。”

“讓利也在所難免。”

說到這。

扶蘇眼中閃過一抹不屑跟冷色。

他漠然道:“朝廷的讓利只是暫時的,並非真就是拱手讓出,而是為了拿回更大利益。”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

“朝廷對關東的態度,都會是模棱兩可的。”

“便是嚴懲,附加著讓利,而後朝廷得利,再讓利,就這麽逐步拉扯下,朝廷會逐步將關東舊有格局徹底給撕裂開,徹底掌控關東,建立起一套真正行而有效的,政令出自一府的天下。”

“關東也將徹底為大秦並有。”

“再無任何權勢旁落。”

“這便是扶蘇的想法,諸位大臣可還有意見?”

扶蘇淡漠的看向場中眾人。

此刻,全場安靜。

所有人低垂著頭,沉悶著不說話。

似在心中盤算,扶蘇所行之事,能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