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貴賤無序,何以為國?!(第3/3頁)

“而是另一件事。”

“即子產鑄刑書。”

聞言。

張良眉頭一挑。

他對子產了解到的不多。

僅僅知曉子產似在鄭簡公時為卿,在鄭簡公二十三年正式執政鄭國。

而在子產執政前,晉楚兩強爭霸,鄭國身處兩強之間,內部貴族矛盾重重,鄭國貧弱而混亂。

子產執政後,一方面,運用其政治智慧在列強之間穿梭外交。另一方面,開始在鄭國內部變法圖強,大力改革鄭國的土地和稅賦制度,最終讓鄭國實現大治,國勢由弱變強。

只是嵇恒將子產視為法家鼻祖,這屬實有些出乎張良之意料。

對於子產鑄刑書,他也幾乎沒什麽了解。

見狀。

嵇恒也知曉張良對子產的情況了解很少,而這其實也正常,鄭國很早就覆滅了,天下留存鄭國的史料其實並不多,加之儒家勢大,相關典籍更是為人私藏,因而若不去主動查找,不知情才正常。

嵇恒坐回自己的躺椅。

他淡淡道:“子產鑄刑書,若不主動了解,其實知情者的確不多,加之天下早就習慣頒布法典,所以子產鑄刑書更顯得無足輕重了。”

“然實際並非如此。”

“天下未有法典之前,大都經歷過一個秘密法時期。”

“那時的上層貴族,鬥毆認為刑律越隱蔽越好,決不能讓國人知道,這樣才利於貴族隨意處置底層國人,增加貴族的身份跟威嚴。”

“而子產卻一反常態,決定打破這種舊有愚昧。”

“所以就有了子產鑄刑書。”

“即子產鑄大鼎,將國家法律條文鑄在上邊,把鼎放在城中繁華之處向世人公布。”

“這是華夏政務公開的先河。”

“也是天下第一部公開出來的法典。”

“自此之後,天下正式進入到法典公開的時代。”

“子產之前並非沒有法律,只是這些法律都是藏之官府,而不為百姓所知的秘密法。”

“這也就是所謂的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

“而子產鑄刑書,打破了天下長期以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政治傳統,因而自是受到了很多貴族的猛烈抨擊。”

“其中便有當時的名人叔向。”

“子產被孔子譽為‘古之遺愛’,叔向則被孔子譽為‘古之遺直’。”

“兩人卻因此事,進行了一番激烈爭鋒。”

“最終孔子同樣也下場了。”

“並為天下留下了一句廣為流傳的話。”

“這句話直到現在,依舊為很多貴族奉為圭臬。”

“什麽話?”張良好奇道。

“貴賤無序,何以為國?”嵇恒幽幽道。